5月30日,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内星光熠熠。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科技工作者风采展演《繁星》在此盛大上演。这场以艺术礼赞科技工作者的汇演,以创新的舞台叙事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化作动人乐章,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献上了一份特别的贺礼。
田林三中师生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精彩演绎了第一篇章“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开场剧目《少年钱学森的纸飞机》。该剧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民国与当代少年的时空对话,生动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从少年立志到成就辉煌的传奇人生。
“当我第一次拿到剧本时,就被这个跨越时空的故事深深吸引。”参演学生张亦然回忆道。在长达两个月的排练过程中,艺术总指导柳建芳老师与范家铭老师带领11位学生,在导演陈丽锟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从剧本研读到台词打磨,从走位调度到情感表达,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饰演少年钱学森的史天禹同学分享道:“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位科学巨匠,我查阅了大量传记资料。记得有次排练,陈导对我说:‘你要演的不仅是一个聪明的少年,更是一个心怀家国的追梦人。’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为了精准把握角色神韵,他反复揣摩台词节奏,成功克服了语速过快的表演难点。
“第一次录音时,我们七个合唱的同学在专业录音棚里反复练习了三个小时。”张亦然说,“柳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我们的发音和气息,让我明白艺术创作需要怎样的专注与坚持。”剧中七位同学的合唱段落经过专业录制,让艺术创作的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演出当天,当小演员们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时,字字铿锵的誓言在会场回荡。“当我站在舞台中央,说出‘我要用所学报效祖国’这句台词时,台下的掌声让我热泪盈眶。”史天禹动情地说,“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少年强则国强’的使命感。”
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一个伟大灵魂的成长轨迹。通过钱学森的故事,田三学子深刻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不仅要有探索真理的执着,更要有报效祖国的情怀。”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
从最初的生涩拘谨到最后的全情投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演技巧,更在角色中触摸到了科学家精神的温度。孩子们说:“现在每当我看到纸飞机,就会想起钱学森先生的故事,想起我们这一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这次表演,我深深懂得了科学精神不仅是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更是服务国家的使命感。现在的我,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目标——要像钱学森先生那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中。”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田林三中的师生们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不仅是实验室里的严谨求实,更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正如剧中那架穿越时空的纸飞机,承载着少年钱学森的科学梦想,也寄托着新时代青少年科技报国的志向。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上,这样的精神传承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