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在美好的四月,田林三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活动。4月12日,田三漕东校区的校园内洋溢着欢声笑语,许多小学生及家长怀着期待和憧憬走进田三,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
本次校园开放日活动旨在加强家校沟通,为即将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及家长提供近距离了解学校环境、文化与特色的机会。学校精心安排了校园参观、特色课程展示、互动体验等环节,让大家全方位感受田三的教育理念和校园魅力。
活动当天,学校特别安排了青年教师和学生担任讲解员,引领小学生和家长们穿梭于校园各个角落。图书馆、3Z综合学习中心、教室、共享大厅、操场、食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者们领略了校园优美的环境,更深入了解了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和育人特色。
不同于以往,本次开放日活动特别展示了学校的非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成果及项目化成果展示空间。
自2023年起,学校六年级开展了“非遗+劳育”特色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版画、黄草编技艺、夹缬等传统工艺。展示区内,学生们的作品琳琅满目,每一件作品都饱含学生们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培养的耐心、专注和创造力。参观的家长们对学生的劳动作品赞不绝口,纷纷表示将非遗技艺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置非常有意义,既弘扬了劳动精神,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创新。
而项目化成果展示空间中,学生讲解员思路清晰又不失风趣地介绍着各组的项目,从眼球模型的制作到街道宣传册的构思,再到营养膳食的构建,他们的讲述赢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而“博育坊”也是本次开放日的另一大亮点。作为一座校园博物馆,它同样也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空间,“博育坊”通过学生自主策展的方式,探索“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项目化学习”的多维可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观者们被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展览所吸引:“悬壶济世屠呦呦”、“有光启明——‘对话’科学家徐光启”、“遇见牛顿展梦想”、“看见‘她’的力量女科学家”、“大漠樊锦诗与数字敦煌”、“中华民族的问天之路”等展览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生动呈现了科学家们的故事与成就。
令参观的同学与家长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展览全部由学生自主策划和实施。在策展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撰写展览文案,还要考虑展览的整体布局和观众体验,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正如一位参观的家长所言:“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远比课本上的知识更有价值。”
参与本次活动讲解和课程项目展示的青年教师们在活动结束后分享了各自的感悟:
康元丰老师:校园开放日不仅为孩子和家长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准备过程中,我对学校的特色课程、项目化学习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传递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一次次的互动让我倍感自豪。使我也在田三的校园里“主动发展”!
周锦杰老师:我很荣幸成为校园开放日的讲解员,我不仅是校园的“发言人”,更是故事的传递者。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参观校园的过程中,那些家长们掏出手机记录的瞬间,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好奇,让我更加确信:当我们愿意用心去发现和讲述,再平凡的风景也会闪耀光芒,教师亦是如此。
郭姝老师:校园开放日,藏书票社团的学生志愿者们热情高涨,分步骤分任务进行藏书票的绘图、刻印、印刷过程。展示过程中最动人的时刻是看见学生们互帮互助完成一幅幅印刷作品,主动分享给参观的学生和家长们。我相信,这场融合传统技艺与校园美育的实践,一定会让参观者们印象深刻。
陆瑜婕老师:校园开放日展示项目成果时,我挺有感触的。来参观的家长和五年级小朋友们,对我们的眼球模型特别感兴趣,围在旁边问个不停,还主动和展示的学生交流。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样子,我觉得这段时间的努力没白费——我们的项目真的让小朋友们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起互动,这种跨年龄的交流很有意义,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分享知识,沟通也变得更自然了。我为学生们的表现感到骄傲,也期待他们未来能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不断成长。
校园开放日活动是一次学校形象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相遇。对于即将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参观和体验,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加具体的想象;对于家长们而言,他们在了解学校特色的同时,也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多期待;而对于学校的青年教师们来说,这是一次深入了解学校、展望未来的机会。
正如校长在活动总结时所言:“教育是一场接力赛,我们期待着九月与新一届田林三中学子的相遇,共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每一位教师都将收获教育的无限可能。”
校园开放日的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田三人追求卓越的脚步从未停歇。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