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走进自然博物馆 解锁大自然的神奇密码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25-04-09

3月尾声,田林三中科学教育团队与学生们在自博馆藏品保护与研究中心收藏研究部负责人李必成博士和团队成员的带领下走进自然博物馆,漫步于生命演化的长廊。师生们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在标本与展品间寻找自然的答案。

“为什么响尾蛇的尾巴能发出声音?” 当全息投影中的响尾蛇扬起尾部时,学生们自发围成半圆。科学老师指着鳞片标本解释:“这是角质环摩擦的结果,就像你们小时候玩的拨浪鼓。” 在蛇类骨骼展柜前,老师用手指勾勒出肋骨延展的弧度:“这种结构让它们能吞下比头大的猎物,就像你们吃双层汉堡时张大嘴巴一样。” 没有复杂教具,仅凭展品与生活比喻,知识在问答间自然流动。

当看到本土水鸟标本时,学生们惊喜地发现 “课本里的绿头鸭原来长这样!”

“去年冬天,有同学在滨江看到了迁徙的灰鹤,谁知道它们为什么选择上海停留?”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们从气候、食物、湿地保护等角度展开讨论,将城市生态与课本知识联结。

“老虎追野猪” 的场景张力十足:老虎压低身形扑击,野猪仓皇奔逃,周围草木仿佛都因这场追捕而震颤,直观展现着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残酷。转身来到另一处,学生们趴在楼上围栏,俯视非洲生物:大象卷食树叶,斑马、羚羊群聚,狮子伺机而动。“大象吃植物,狮子猎食斑马,这就是食物链!” 同学指着场景分享发现,同伴们顺着她的指引,在草原图景里梳理 “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 的生存链条,于观察中读懂自然的生存法则。

没有花哨的教具,没有任务打卡,一场纯粹的观察与对话,却让自然的魅力悄悄扎根在每个人心里。放下手机,用眼睛当镜头,用思考做画笔。这个春天,我们的科学课永远 “在路上”。


版权所有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田林校区: 上海市钦州路600号    电话: 64367906转各组室
漕东校区:上海市漕东支路101号  电话:54015329转各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