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差不多先生传》详案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2-01-13

《差不多先生传》详案

 

开课教师:田林三中徐慧

开课时间:2008.11.03

开课班级:  (6)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认识敷衍塞责、马虎从事的危害性。

2、理解作品的讽喻意义,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

3、品味语言,体会讽刺手法的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作品的讽喻意义,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

难点:品味幽默,调侃的讽刺语言对表现人物形象及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谁取得的博士类学位最多?

胡适(板书),共获得35个博士学位。

二、作者简介

胡适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他集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人于一身,他领导了“五四”文学革命,开创了白话文学的新时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白话文的名篇《差不多先生传》(板书)希望大家能够从中了解他的一些思想,并获得一些启示。

三、初读感知,把握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选取了差不多先生一生当中的哪几件事来写?

交流:小时候买糖

上学时答题

工作后记账

乘车

临终前求医

2、圈划出每件事中能体现差不多先生个性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交流:凡事一贯的不精明 不精细(板书),这已成为他的本性。

追问:文中有直接揭示他个性特点的词句吗?

交流:11  看得破,想得通;不肯认真,不肯计较,不肯算账

四、析读课文,探究主旨

1、差不多先生死了,因为他的本性,那么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死亡?从文中找出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并简要分析(从自身和周围的人怎么做怎么看待他的角度思考)。

交流:

具体原因:病死 

根本原因:本性和周围马虎从事的环境

2、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的毛病在很多人身上存在,成为了国人的通病,文中还有哪些段落集中体现这一点?

交流:

2  11

3、总结:差不多先生死了,因为敷衍塞责的本性而“一命呜呼”了(板书),而他的死除了本性使然,更因为有滋养此个性的土壤,国人称赞他效仿他(板书),于是胡适先生在11节指出“他的名……懒人国(板书)”,当中国成了懒人国时,那我们离亡国灭种(板书)也就不远了。

4、有什么办法让差不多先生避免一死吗?

交流:自身:认真;知错能改

周围人:认真(教育;责罚、炒鱿鱼)

假如有一个“如果”,差不多先生就不会死,中国也就不会成为懒人国了。

5、明确作者作此文的目的:警醒国人  革除陋习

五、品味语言,体会讽刺效果

作者为差不多先生设计了一个牛医用医牛的法子使他一命呜呼这样可悲可笑的下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他的情感态度,那么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否渗透作者这样的情感态度呢?让我们聚焦差不多先生的“临终一幕”。

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要求:请学生从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角度思考

不久,差不多就死了。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他说完了这句话就死了。

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2、请同学有感情朗读910节,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讽刺效果。

3、明确讽刺的写作手法。

4、圈划文中其他段落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或句子,品味其表达效果。

六、总结

七、作业

1、“差不多先生”和“差不多”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依然存在?试举一例并说说后果或危害。

2、摘抄一句运用了讽刺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差不多先生:不精明  不精细 → 一命呜呼(亡人)

      人:称赞      效仿 →  懒人国(亡国 )

 

      者:警醒国人    革除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