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科学、和谐友爱、师生共同主动发展
---------田林第三中学综合督导总结
2007.5
一、关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目标定位
2001年田林第三中学提出《在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的实验中打造公办初中的优质品牌学校》的创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三年规划。经过而二轮的实践,达到了二个初步实现,即:首先,学校实现了创建目标,上海市教委于2003年批准田林三中成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其次,学校制定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民主科学的精神,主动发展的意识,友爱和谐的氛围,师生共同主动发展的大家园”的办学目标初步得到了实现。在这几年中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教学质量优良,学生素质得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社会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初步树立起了优质教育品牌的良好形象。学校已跻身徐汇区优质教育的行列。学校在稳步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壮大,今天学校发展为24个教学班,1158名学生和95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11人,中级教师48人)的比较大型的公办初级中学。
在创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提出了“主动发展”的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主动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达到“师生共同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不断进行建构和内化的主动过程。社会在不断进步,只有当学生们具有了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他们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创造者。虽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但他们在不同的方向和领域,各自有着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对“主动发展”教育理念的认识
1、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成学校人的主体是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两个部分。学校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关键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学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在多元智能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要团结并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发扬高尚的爱心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努力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教师在主动发展了才会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主动发展机会。
2、它符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说明,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达到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并为将来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在开展二期课改的实验中,学校强调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的成功,要求教师注重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内在的积极性,在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中,重视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和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强调学习型团队建设,把教师发展摆在重点的位置,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做一系列的工作,在工作中落实人才为本的指导思想。
3、它符合二期课改新的教学理念。
社会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而人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让师生共同主动发展本身就包含创新的意识。师生的创新其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会用创新的精神进行知识探究,它体现在教师求真务实注重启发的教风,体现在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的思维与理解的学风。它也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所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实践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教育是一门艺术,对艺术的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近几年来学校倡导教师要敢于在教学上冒尖,要积极争当教育的艺术家,其立足点就是建立在教师主动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4、它符合教师成长发展的要求的愿望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都是以红烛和春蚕为比喻,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带有悲壮的色彩。许多影视作品里的教师形象精神高大,外表则往往是灰头土脸。今天我们在教师的形象塑造上应注重内在与外在的美的和谐统一。教师不再应该以牺牲自己为代价,而是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补充自己发展自己,要由悲壮走向雄壮,由灰不溜秋走向体面光鲜。对于学生不仅仅要“育分”,更要注意“育人”,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教师而言仅仅限于“授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传道”放在自己教育生涯的核心位置,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发挥垂范榜样的作用,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的学生,甚至“偏爱”这一些学生,要赏识学生身上的长处,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欣赏的眼光鼓励肯定学生们的点滴进步和发展;要重视工作的策略与方法,讲究一个科学性,以取得最大化的工作成效;要重视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不断装满自己那一桶水,以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传授知识,培养好学生。总之要让学生得到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学生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建设与“主动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一)基本认识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最主要的依靠力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学校要在管理工作中运用民主科学的管理,为教师搭建成功的舞台,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使教师群体不断形成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及充满活力凝聚力的组织氛围。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潜能,不断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开发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教师以个人的知识权威和人格权威的教育魅力,引导学生向社会期待的观念和行为去努力,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及其智力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入成人世界。
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教师队伍的素质影响甚至规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和水平,因此,建设一支与学校办学思想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基本目标
以结构合理、质量优秀为原则,建立一支区内一流的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教师队伍,并努力培养几位有影响力的优秀教师。
这支队伍的基本特征是:师德高尚、水平领先、方法科学、勇于改革。
(三)主要措施
1、营造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氛围:以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的需要五个层次的理论为基础,在学校内营造“制度规范人、事业发展人、目标激励人、情感凝聚人,生活关心人”的良好氛围,对教职工在学校工作中创造:有要求不苛求,有压力不压抑,既紧张又宽松的环境。
2、搭建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工作平台
我校以“教师队伍自培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为抓手,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基本走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具体实际的“队伍建设”的路子。尤其是最近两年多来,我们从建立长效机制的角度比较扎实地抓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完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工作平台和运行规则,一定程度上使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1)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资源,建立师徒带教,并通过设立带教专题提升“带教制”。新老教师带教制是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平台,其功能是通过老教师带教,帮助新教师迅速了解、掌握教学常规,解决“入门”问题;通过校学科带头人带教,帮助中青年教师成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带教工作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并随着此项工作的不断深入随时给以完善。从2003年开始,我们使带教制度专题化了,即在师徒为期一年的带教中,必须要确立三~四个带教专题,每一个专题实施前要有规划,实施中须有检查,实施后必有小结评估,进而提高了带教效益。在2004年,学校在带教工作中还尝试开展课题研究,以“如何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为切入口,开展带教工作,通过师徒共同收集资料,采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起分析数据,共同提出实施措施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带教工作不断深入,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师徒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2)建立并不断完善“中青年教师新星奖”工作机制。 “新星奖”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又一工作平台,其功能是促进入门教师迅速向成熟教师、骨干教师过渡,参与者是全校教师。我们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新星奖”活动,针对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实际和发展要求,先后开设了理科解题竞赛、英语现场抽题演讲竞赛、读书交流活动、出卷比赛和以“三课两反思”为程序要求的“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专题课展示赛,增加了“新星奖”的专业含金量,提升了“平台”的水准,更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3)构建了“我的教学特色(或追求)”工作平台。这项工作起步于2002年下半年。其设计考虑是:名师的成长是一个自觉、理性、不断积累的过程。该平台的功能,对中老年教师而言是促进他们总结、提升教育经验;对中青年教师而言是制定、实践专业发展规划。两年多来全校教师在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特色或追求”都有了自觉的认识和比较严谨的表述,学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小结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这为下阶段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更加理性的基础。
(4)启动了“师德楷模”评选机制,作为关注、促进中老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引领青年教师自觉向老教师学习的又一平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学校通过语文组、政教处(团队)联手,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了“我心中的好教师”征文(推荐)活动,产生了19位师德楷模侯选人。然后,于2003年上半年组织中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对这19位教师进行专题探访,写出专题报告,并对他们的师德实践在全校进行大力宣传。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注重的不是评出“楷模”的结果,而是整个评选过程。通过师德楷模评选工作的整体运转,不仅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教风,更使“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勤业作风和一流业绩的统一”的师德观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同。如今,此项活动已开始了第二届评比。
(5)夯实了教研组、备课组工作常规。我们把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四定,即“定时间、定专题、定主讲人、定地点”落到实处,并以四定为要求,认真抓好集体备课、浓厚组内教研氛围。
3、实施实现教师主动发展的服务措施
第一个服务,业务发展服务。主要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内容。在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师生和生生互动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践以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以专家讲座,校长书记讲座,教研组研讨交流,个人总结提高为主要培训形式。加强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开展课堂教学“三课二反思”为主的教学练兵活动。开展《我的教育发展观》的专题讨论与征文比赛等活动。以此来积极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为了解决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鼓励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小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探索不同质量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都能获得理想发展的途径,提高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品格,做一名品教兼优的好教师。让教师“成就在田三,发展在田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让学生“成长在田三,成功在田三”。
第二个服务,事业发展服务。主要是高初中分离,学校骨干教师缺乏的状况。学校根据教育局骨干培养计划,对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加强培养,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培养4名区的骨干教师,2名局的学科带头人,以及 X名高级职称的教师。
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后备干部的教育与培养,把“发展、教育、培养、考核、反馈”的培养机制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步伐,通过岗位培养——把人品好、业务强、群众基础佳的青年安排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艺术总指导等岗位锻炼,促使岗位成材;带教培养——实施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带教办法,促使实践提高;挂职培养——以《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为准绳,选拔有发展前途的后备力量分别到政教处、人事处、校长办公室以挂职和助理的名义先进行实地操练,提高管理能力;学习培养——选送青年同志参加区各类培训班及出国培训进修,丰富提升自身素养。
第三个服务,情感认同的服务。俗话说士为知已者死。教职工对学校有了认同感,会迸发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认同感的一个方面,是必需的,但仅靠制度的管理来达到认同的目的又是不够的。所以在管理上做到刚柔相济,对教职工做到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原则与灵活,宽容与严格,尊重与批评,信任与放任,理解与指责等几对管理关系,从而在心理层面上情感层面上达到认同,这才是最牢固的认同,是学校凝聚力工作的基础,是检验学校凝聚力工作的试金石。
第四个服务,心理疏导的服务。随着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生活上的压力,还要处理好纷繁的人际关系,教师的心理负担十分地沉重,因此往往会导致心理失控,造成工作上的失误。所以在做思想工作时应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疏导。要引导教职工培养良好心态,强调对本职工作要有执着的进取心,对名利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同事要有坦诚心。对于如何保持好的心态,强调四个一点,即自我定位清楚一点,自己的精力集中一点,人际关系弄得简单一点,气量胸怀放开一点。心理疏导是学校凝聚力工作不可缺失的一环。此外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一个人所学的专业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很好地与人沟通开展合作,能作为团队的一员来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准。我们强调求大同存小异,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和即和谐,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以实现共存共长,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以达到相辅相成,把它作为每一个人处世行事的原则。
第五个服务,生活关心服务。教师们忘我工作的精神十分令人感动。学校在生活福利上也要主动地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党组织继续紧紧依靠工会,发挥工会在这方面的长处,从物质和精神方面开展好生活关心方面的服务。着手做好一个常规,即寒暑假部分教职工的常规访问。七个必访:即新进校的教职工必访,教职工生病住院必访,教职工家属重病大病必访,教职工喜迁新居必访,教职工结婚生育必访,教职工义务献血必访,教职工直系新属病故必访。三个清楚:即教职工的家庭情况清楚,教职工本人的生日清楚,教职工子女入托入学的时间清楚。教职工一旦本人或家中有事学校基本可以做到提前或及时知晓,及时把学校党组织和行政对教职工的关爱送上门。此外福利待遇方面尽可能地考虑到教职工,尽可能多地把经费用于教职工的培养和激励上,从而在生活待遇上留住人心。
三、建立与“主动发展”相适应的课堂教学
(一)基本认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聚精会神抓教学,坚定不移抓质量(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我校是二期课改基地校,面对二期课改的要求,围绕学校让学生“优质潜能得到初步开发,具有主动发展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抓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本目标
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有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三)基本策略
1、积极探索二期课改课堂教学新的实施理念。
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教师辅以引导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教学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仅以接受性和积累性的教学是不够的,要以探究教学方法为主要特点,教师要由教会到会教,要重视教法的研究。
学生学习过程是:由接受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到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重视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探索过程,由学会到会学,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2、认真实践二期课改,促进课改试验深入开展。
学校于2001年上半年,经区教育局同意、市教委批准,成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几年来,我们根据市教委的要求,结合学校各教研组的师资等具体情况,从语文、英语两门学科开始,又先后启动了新综合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等学科的新教材实验。
总的来说,在“实验”中我们坚持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滚动推进,不断总结”的操作原则,将二期课改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开展教育科研等工作整合起来自主发展,追求和实现着“在二期课改实验逐步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我们的基本做法概括起来说就是“滚动推进”和“整合发展”。因为我们认为,二期课改实验是一项全新的教育改革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我们坚持不等不靠地自主发展。我们注重实践,注重反思,更注重通过“实践——反思”来调整和规划下一步的实践。而在每一项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又努力做到在实验安排时力争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的深一点;在实验操作时则力争做得实一点、抓得紧一点。
譬如,为了使“实验”成为更多乃至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而理性的教育实践,我们于2001年暑假在区教育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班主任备课组长以上骨干专题研讨班,为新学年的课改实验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同时,我们又成立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课改攻关小组等专门工作班子;学校还做出了要可能满足课改工作的经费、物资需要和师资、人员需要的决定。为课改实验提供了机构上和物资上的保证。这种从“大处着眼”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使课改工作从一开始便有了一个较高的工作平台和较严谨的工作起步。
再譬如,实验开始后,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的同志频繁地深入实验课堂进行听课并与教师们一起研讨。一段时间下来,大家感到要达成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必须改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既成了课改的目标(之一),又成了进一步推进课改的必备前提。于是,我们组织课改年级教师进行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专题调研,并将调研结果向全校教职工发表,随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培养和发展学生优质非智力因素的实践研究”的校级科研课题。同时,我们还针对可能出现的两极分化提前和扩大的状况,提出了“抬高底部,延缓分化”的工作对策。这种以“反思”为中介,抓住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拿出具体措施,不断调整下阶段的实验进展的工作对策,推进了实验比较理性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滚动”深化。
由于课程改革是涉及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育过程、评估体系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改革,因此,二期课改实验绝不仅仅是新教材的实验。使用做为新教育理念载体的新教材只不过是开展课改实验的一项比较基本的工作。而教育过程的组织、课程功能的开发等,根本上还要依靠具有课改观念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比较注重以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为指导,以“开展二期课改”为凝聚点,把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教育科研等工作,整合成有机互动的工作体系,这样既推动了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又提升了综合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譬如,我们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与二期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虽然二期课改实验教材的使用并没有在全校同时全面铺开,但我们从来不认为二期课改仅仅是使用新教材。因此,我们对教职工二期课改理念的培训是全员化的;对二期课改的参与是全员化的(除学校外,相关教研组也定期或不定期地研讨包括新教材使用在内的二期课改的具体问题,还组织非新教材教师到新教材年级上新教材课,实际地体验新教材的观念要求和教法要求。这个过程既是对新教材使用年级工作的具体支持过程,又是对广大教师进行感悟式培训过程);对二期课改经验的分享是全员化的(除上面所述之外,我们还创办了“教改论坛”期刊,发表教师们的课改心得;邀请部分教师向全体教工大会汇报课改收获)。总之,我们通过二期课改的实践,把新的教育理念逐步地内化成了广大教师的自觉认识,反过来又指导他们逐步探索和积累着符合课改要求的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正在课改实验中脱颖而住,课堂教学效率也因此得以提高。
3、教育科研取得了新突破。
4、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四、构建“主动发展”教育的德育模式:
(一)、基本认识:
德育是“主动发展”教育的核心,育人是第一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关系到学生个人在今后社会上的健康发展,是一项塑魂立根的工作。
(二)、基本目标:
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线、以“两张网络”,即校园德育网和覆盖家庭、社区的德育网为保证的德育模式。
(三)、主要工作内容:
学校把落实两纲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实践体验和“校-家-社”的德育网的三条途径加以贯彻实施。
1、 注重学科渗透,加强德育主渠道建设。
首先,对基础学科,各教研组对每个学段可渗透两纲教育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挖掘,整理出框架印发给各备课组,在教学中加以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成功的教学案例还在校园网上展示交流。
其次,对于拓展型课程,学校组织有关教师根据两纲的要求自编校本教材,定时、定人、定专题,在拓展课上组织教学,充实丰富主渠道的教学内容。
第三,对于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课、生命教育课等德育课程更是给与了关注和支持,保证了德育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开课率,教研组也不断在教学方法、内容、评价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学校逐步改造了心理咨询室,做到设施完善、符合标准,并由专人负责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四,重视校班会的质量和团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两纲教育取得比较好的效果,06年5月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两纲教育的现场展示交流会,获得与会者一致的好评。
2、 注重学生实践体验为主线的主体德育教育。
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仅以说教或者大呼隆的活动形式难以起到教育的实
效。德育的概念理论、观念上的是非标准,只有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才能更有效地内化成自身的道德素质结构。科学文明、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也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养成。因此德育应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反映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学校做到:(1)、在计划上和时间上保障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时间。(2)、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构建起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与网络。(3)、建立完善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此部分可看《田林三中德育专项督导自查报告》第9至第10页的内容。
3、 重视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初中学生时处少年时期,是非判断、自我约束等能力相对比较弱,需要教师、家长、社区的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学校注重健全和完善以德育骨干队伍担纲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的校园德育网和学生担纲的覆盖家庭、社区的“校-家-社”德育网,以此来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学校主要做了4个方面的工作:(1)、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实现教育领域内容的多样化。(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教育质量。(3)、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主动服务社区居民。(4)、加强与社区的协调,努力建设校外德育工作有效载体。(具体内容见德育专项总结第10至第12页)。
(四)、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育人意识
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班组学习、外请讲座、《学校简报》宣
传等途径加强思想教育,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胡锦涛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和开展荣辱观教育。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和贯彻《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新版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组织全体教职工利用寒暑假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培训和开展社会实践考察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系列活动,等活动,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素质文明。我校于今年5月被区教育局和教院命名为“荣辱观教育试点校”。
我校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和以家长满意度为目标的主题教育和培训活动。学校通过制定《师德规范十条》、《文明组室公约》,每年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考评、建立教师考核档案等,规范教职工职业行为;从04年开始开设“我的师德观”等论坛,启动“师德楷模评选活动”,导向并提升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依托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如:育人奖、新长征突击手、好党员、骏马奖、耕耘奖等,重视先进典型的评选过程及评后的榜样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2)重视德育师资培训,健全完善德育激励机制
我校把师德建设列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外请专家,内建舞台、落实培训、骨干引领等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健全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营建全员育德机制。并把师德及育人能力列入年度考核、任职聘用的首要内容,党支部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争做“师德标兵”、“育人标兵”,并每年在全校开展“师德楷模”的评选活动;政教处每学期具体负责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以区“育人奖”的评选为平台,开展校”育人奖”的评选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勤于育人、精于业务、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以贯彻落实“两纲”为宗旨,加强两纲的校本培训,以“两纲”进课堂为目标,精心组织教研活动,突出学科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挖掘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加强全新校园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努力构建大德育文化,为实施“两纲”教育创造条件。 在班主任的学期考评及评优活动中,两纲教育的落实效果作为一重要评价指标。
(3)积极开展落实两纲的教育教学研究
结合中国传统纪念日,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途径做好“两纲”相关内容的宣传工作。如:《爱心义卖动员》、《新学期、新的努力》、《爱绿护绿》、《好习惯伴我成长》、《爱我田三》等。
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领悟两纲内容。如:每年9月为民族精神教育月,我校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争做田三好少年”讲故事及演讲等系列活动;结合诚信教育,开展了《诚信,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主题教育的展示活动;三月“爱心义卖”---爱的教育;感恩母亲---感恩教育。
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在两纲教育中的承载作用。学校积极开展科技特色活动、制作藏书票活动,相继成立了民乐队、合唱队、春雨文学社、英语社团等,努力给同学提供各种施展才华的舞台。
课外实践活动是学校进行两纲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假日小队活动及各项参观考察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在活动中获得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真切感受。
学校认真贯彻“两纲”精神,从学科渗透“两纲”的角度,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就如何以“两纲”进课堂为主题,如何在各学科中充分挖掘和发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功能,如何凸现学科的思想性等方面积极开展研讨交流与实践。随着教师们对“两纲”精神的理解逐步深入、透彻,学科教学渗透“两纲”教育的实践初显成效。我校在2006年举行了“生命教育”区级展示活动,获得一致好评。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自培促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校内优秀班主任资源,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互相沟通;通过外出考察、欣赏高雅艺术等途径,开阔视野、提高审美力。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提高自身修养。如:聘请优秀班主
考评促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学期班主任考核工作开展自评、互评,查漏补缺;利用区、校“育人奖”评选的契机,开展“树先进,学榜样”活动。
坚持新教师带教制度。我校为新进校的大学生配备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
作为师傅开展师徒带教工作,徒弟全程参与班级管理,师傅精心指导,并认真做好月总结、学期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我校积极鼓励年轻班主任参加区内开办的班主任培训班,为年轻班主任的
迅速成长搭建平台。
我校共有年级组长4位、班主任24位,其中党员9人;中级教师21人、高级教师3人;校师德楷模7人;三届校“新星奖”教学评比一等奖获得者3人中占2席。
我校成为2007年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我区仅两所)
五、重视“主动发展”教育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体育、卫生教育。
(一)基本认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每一位学生都有成才的潜能。特色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特长的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可培养一支与此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目标
在科技教育、红领巾读书活动和藏书票活动和卫生教育等方面保持已有的领先水平下,在体育和艺术等活动上要有突破。
我校是上海市读书活动特色校。几年来,学校将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看成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校园积极健康氛围、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有力抓手。为此学校除了通过将读书要求列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包的必备内容中来抓好教师的读书活动外,还继续做好了教师读书报告会的定期举办及教师对学生必读书目的面上导读工作。学校不定期开展的有关读书交流与竞赛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此外,学校还继续抓好了文学社的各项工作,通过“校园论坛、走近名人、与历史对话”等活动,培养锻炼了一批好读书的优秀学生,使他们在市、区、校等各类读书竞赛活动中崭露头角并获得大奖。
我校也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校。近年来,学校立足课堂抓“普及”,立足社团抓“典型”,立足校外抓“特色”,不断拓宽科技教育领域,提升科技教育的层次与水平。我校既巩固了现有的科技制作等项目在市、区内的领先水平(如:学校每年在市区科技制作大赛中有数百人次的学生获奖),每学年我校都还成功举办“田三杯头脑奥林匹克擂台赛”(今年已是第四届)。此外,学校继续加强科技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联系,如我校团队组织与市环科院团组织签约共建,多次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活动,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水务所联合开展水文化探究等活动。我校还将科技教育与新综合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给以有机整合,以拓展课、探究课作为科技教育的延伸载体,在学科教学中、在拓展活动中提高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我校还是全国藏书票基地学校,每学年学校都会精心安排有关专家(包括日本等)为学生开设辅导讲座,组织学生外出学习考察,并将藏书票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读书活动、科技活动有机整合(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院士做书票”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体育与艺术活动获得了可喜的进步。2006年这2个项目被教育局确定为我校特色项目,并在全区实行特色招生。艺术方面,学校已成立了合唱队先后参加了街道和教育局系统的比赛。成立了民乐队,多次向来访的外宾和省市区内的来宾作了表演。成立了舞蹈队在区级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体育方面,学校成立了田径队和踢跳队,近二年来在区级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特别是田径队在06年区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7个第一,3个第二,2个第三,荣获初中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和女子初中团体总分第一。
六、在“主动发展”教育中加强学校管理
1、学校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履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
党组织在学校各方面工作中发挥了政治核心的作用,在4月下旬的党建工作督导中,我校党组织的工作得到了党建督导室的好评与充分肯定。
工会与教代会积极参加民主监督,在06年下半年教育工会对我校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检查评比给了92.8分的比较高的评价。
2、重视依法治校。我校逐步建立了一系统党政工方面的管理制度,内容涉及人、财、物、事、安全、信息等方面。
3、重视以德立校。学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正气;以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积极性;以良好发展远景,提供进取的空间。
强调自律,强调团队合作,教职工能比较心情舒畅地工作。
4、实施校长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建立责权相统一的管理格局,学校各部门之间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调,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责任心,工作开展的比较有成效。
七、二处在“主动发展”教育中提高了工作实效
1、二处工作提高了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提出了有困难找后勤,后勤各部门对教师们提出的困难都能及时地给予较好的解决,获得了大家广泛的好评。
2、运用竞聘上岗的措施,调动了二处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06年夏季针对二处工作人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学校在二处实行全员竞聘上岗的措施。岗位分工更趋合理,人员配置也更为合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聘使大家感到现在的岗位是竞聘得来的,从而更加珍惜,工作的责任心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学校财产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从物品的采购到发票的报销,学校均有严格的规定并按要求执行。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也是按照预算、决算的标准严格操作,这些年来未有违规行为的发生。财产的管理学校配备了专人,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和计算机设备,通过去年下半年的财产大清查,基本摸清了学校财产的家底。在最近的财产盘点中盈亏为零,做到账物相符。
4、规范收费,学校一直严格按上级行政部门的标准收费,未出现过违规违纪的行为。特别是06年实施明白交费卡的试点工作以来,学校收费更为透明。该项试点在媒体上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在市里6个部门对我校规范收费检查中受到了高度的赞赏。07年将在全区推广。
5、完成了学校一系列教学教育实施与用房的改建和建设工作。如食堂的改造,退租还教后门面房的改建,学校教学用房的调整,教师多媒体设施的安装,安全技防措施的安装,三网合一工程的安装等等。
二处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学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提供了积极有力的后勤工作保障。
八、学校在“主动发展”教育中取得的成绩。
1、师资队伍质高心齐
学校组建了一支教学实力强,工作风气好,讲团结重师德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比较合理,年龄结构也在逐步得到调整。近5年来向外校输送了6位校级干部和1位骨干教师。学校构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6个工作平台,为基本建成一支敬业勤业精业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持学校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2、教育教学质量稳定优良
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推进以二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推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二期课改试验;推进让每个学生得到理想发展的体育艺术科技卫生教育。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全区公办初级中学的前茅。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学科在市与区的竞赛中也常榜上有名。科艺体卫活动在全国和市与区的竞赛中更是获奖连连。学校先后获得了“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上海市红领巾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全国藏书票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学校于2003年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
3、机制运行较为顺畅
基本形成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保障机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落实了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具体措施。学校发扬崇德强能,善思求真的办学精神,强调敬业爱生,扎实严谨的师风和勤奋守纪主动会学的学风,以及民主和谐、严细务实的作风。校风校貌建设成果显著,学校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学校风气良好,政令畅通人和。
4、特色项目成效显著
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学校致力于抓好科技教育,田径运动,小足球运动,藏书票活动,读书活动,艺术教育等特色项目,学生在紧张的文化知识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类业余兴趣活动,培养个性特长,并在市和区一级的各类比赛中屡屡获得优异成绩,特色教育活动有明显成效。
5、内外渠道通畅顺达
2005年3月,田林三中与苏格兰洛斯威德中学结成国际间姐妹校,二年来学校领导之间已进行了互访,并达成了共识,从2007年起双方互派师生开展交流访问。学校对外交流渠道已经开通。此外,学校也于06学年开始招收外籍学生,目前在校学习的外籍学生有7人,为学校走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此外,学校与金山区的吕巷中学、朱行中学结成了区域间姐妹校。已经开展比较紧密的交流活动。对推动各自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作用。
6、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近二年由学校安装三网合一网络,视频会议网,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退租还教的政策,学校收回了校园东面的出租房和北面二楼的大部分出租房,改建之后用于教育教学辅助用房。对已有的教学用房也重新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提高了使用效率,改善了教育用房条件。
7、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随着学校各方面健康发展,学校已步入良性循环,学校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学校正向着办出优质品牌的目标继续迈进。
九、需要今后在新三年规划中进一步改进的工作
教师队伍新老交替问题。到2008年底学校有17位教师面临退休,需要及时引进教师充实队伍,同时引进新教师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与磨合期的过程,这是学校要加以关注的工作。
骨干教师培养问题。教师队伍的总体实力是比较好的,蕴含的潜力也很大。学校也有6位中青年教师被评为教育局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但是学校还缺少领军式的骨干教师,缺少在区一级层面有影响有实力的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少数教师职业动力不足,出现了发展的瓶颈状态。引领这些教师突破瓶颈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和研究生学历上的人数比例还比较低,需要加以重点关注。
教育理念在二期课改的着力程度上有参差不齐的状况,旧的观念与习惯对教师教育与教学上束缚还时有体现。
学术研究氛围还不够浓郁,参与面还不够广泛,教师习惯于埋头工作,教科研的氛围还稍嫌落后,它制约了教师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内部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汇知学校初中部交由田林三中托管之后,需要进一步加强紧密联系,落实托管措施,逐步平稳实现二校的合并是需要重点予以关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