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微生物世界,放飞科学家梦想
负责部门:课程教学部
组稿:周冬妮
审稿:顾佳
9月26日,由华世达集团、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合作举办的首届“华世达·巴斯德杯”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微生物创新实验邀请赛落下帷幕,我校选手喜获初中组一等奖。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徐汇区内42所中小学的191名学生踊跃报名参赛,提出了94组实验命题。经专家组认真评审,报主办方批准后,我校七年级组高傅强、陈梓涵和齐好同学的《温度对脂肪细胞的初探》,七年级组邵子桐、薛舒尹和王梓行的《哪国纸币更易带“毒”》以及八年级组韩洋、陶凯程和蒋语唐的《马桶中大肠杆菌浓度分析》共三组命题进入了决赛。
在9月26日的现场答辩中,我校参赛选手在短短六分钟的陈述中展示了他们近三个月来选题、调查、实验、设计制作、查阅文献、撰写报告的努力成果。答辩现场他们沉着冷静、逻辑清晰地讲解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展示了田林三中学子锐意进取、大方自信的精神风貌。最终,七年级组薛舒尹、邵子桐和王梓行三位同学的《哪国纸币更易带“毒”》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
然而,成功之花总是由汗水和泪水浇灌而成的,让我们一起听听获奖同学们的感言!
薛舒尹:所有的荣誉背后,都有被“忘却”的沮丧和失败。实验一的开场,我们就遭遇了一次“刻意教育”——三个币种表面积不同,我们非但没有考虑表面积差异,更没有意识到表面积与菌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导致没有限制表面积的取样,最后因为菌落数太多,造成不可数。老师为了让我们自己体验思考完整度、严谨性缺陷的后果,“刻意”让我们经历了第一次实验失败。在平时的数理试卷里,如果题面说明了甲乙丙币种的表面积和各菌落数,要求比对均菌落数多少,我们是绝不会做错的,但为什么在生物领域那么简单的应用,我们却失去了学以致用的能力?类似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譬如为什么在实验二取样时,明明在公共场合取样纸币,却需要手套取样,独立封装?我从未如此不自信自己对“常识”和知识“知行合一”应用能力。我们学习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而我竟然让它只停留在了试卷上……这次竞赛本身对我最大的价值,除了参与本身,更多是一种反思。反思我在繁忙和惯性的学习生活中,不该忘却的思考和反省。
王梓行:在实验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测量纸币冲洗液的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配出了一些冲洗液。接下来就是量一克冲洗液再涂抹到LB平板上。这时,我想:为什么不能直接滴到平板上呢?只要让每次吸的水差不多不就行了?于是,我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老师却回答说:“不可以,人眼是不能精确地量出水的多少的,而科学实验要的就是严谨性。只有把误差控制在0.002ml左右,才能使实验结果可靠可信!”听了这话,我恍然大悟。科学一定要严谨,否则便会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在之后的试验中,我也牢记“严谨”二字,每个实验都不疏忽,尽量将误差减至最小。而最后我们之所以能荣获一等奖,所依靠的定有“认真”、“严谨”四字。在得奖之时,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科学素质的养成!
邵子桐: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了解到了很多微生物的知识,如细菌的培养、鉴定以及革兰氏染色法。其中革兰氏染色法是指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经染色后,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从而用以分类鉴定。整个活动中,我们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群策群力,小伙伴们一起努力学习微生物知识,学习实验方案和报告的撰写。正是团队合作的力量,让我们取得了好成绩,为校争光。在此也感谢在活动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学校与老师,是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了解微生物的机会,打开了我们探索未知科学领域的大门。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这里,我们再次向获奖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支持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努力的过程很重要,孩子们在这次比赛中收获很多,这无疑是他们在课堂之外的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我们和学校一样,尽力而为,未来的路归根结底是他们自己的。”这是赛后学生家长在与指导老师交流时所袒露的心声。的确,不管结果如何,这一经历已经在学生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助力学生面向未来,全面发展。
田林三中一贯坚持全面育人,注重学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全校沉浸在浓浓的科创氛围之中,学生们也有着众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将继续砥砺前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打好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