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6B M2U5 changes统整教学案例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在英语学科教育上,则是以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生成为本。所以课程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和实施。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探讨教师是否有必要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还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改革、创新,进行课程统整。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也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授者,更有权利对教材进行统筹整理,真正为教学服务。一位专家说过:世上没有一套教材专为你教的学生而编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调整和补充。因此,我在预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以6B M2U5 changes进行了初步的课程统整的实践。本单元的知识目标为:
1 运用情态动词have to来表示在客观要求下不得不做某事。
2 运用固定表达Yes, I agree。 /No, I don’t agree。 来表达意见。
3 运用不定式need to do /learn to do
4 操练有关将来外貌、喜好、职业的各种提问和对话。
但在完成该单元教学之后,我发现该单元中的知识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但是在教学之后布置的作文My future的批改反馈中却发现, 学生只是机械地将所学的句型进行了简单的堆砌, 或是简单的模仿课文,只是对自己未来的外貌,职业进行了简单描述,鲜有学生对自己对未来的职业,人生轨迹进行充满想象里的美好憧憬。二期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尤其要关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统整和达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核心目标。而学生的反馈则显示出这一目标则完全没有达成。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出在:1,教材的要求对于所任教的1班学生而言过于浅显。2,教材中可供学生表达的词汇匮乏。3,我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学生,一相情愿的认为他们是提高班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但事实是他们毕竟只是12 岁的孩子。于是我决定亡羊补牢,增加课时。从教学实际出发,首先对本单元所有内容作了结构性调整,将4个课时所教的重点句型融合,编写在一段对话中,并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供表达的词汇。上网查寻了与本主题相关的阅读和听力文本,使之引起学生共鸣,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我将英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学生学习内容统整的基础上,关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并始终将理想教育渗透教学中。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课前播放了英语歌曲wahat will I be?引出本课主题My future,接着提出本课的主题问题:”歌中的女孩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憧憬?”, 再问”你们对自己的未来又有过怎样的想法呢?”,之后要求学生进行了关于“理想”的对话练习, 复习了本单元的关键句型,从而让学生对若干年后自己的外貌、喜好、职业进行了简单的想象。并补充了相关的词汇cute,lovely, fantastic等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
接着通过所选的课外短文阅读并完成填空的练习,要求学生对文中人物Peter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多的给出合理的解释,即”为什么可能会有那样的结果? 因为现实的状况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充满不确定因素的, 只有个人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迎来光明美好的明天。果然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Peter会成为工程师,应为他现在喜欢修理物件; 有的说Peter将来可能只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修理工人,因为他现在太贪玩了; 还有的说Peter将来的生活可能会非常精彩,因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看到学生个个急于表达的眼神, 跃跃欲试的神情,我心中暗喜。
紧接着, 我又播放了网上找来的一段关于女孩Anna的美梦的听力文章。 在梦中, 女孩Anna进入了自己梦寐已久的高等学府,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玩具店,给自己,给家人,给他人带来了快乐。并要求学生就” Anna是否会美梦成真? 她应该怎样做才有可能美梦成真?”进行了讨论, 旨在使学生明白,美好的梦想, 远大的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和源泉, 拥有人生目标的人才会更塌实,更稳健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朝着目标奋进!在这课时之后的作文中,许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想象不再仅仅停留在外貌,身高,体重上的想象,许多学生为了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查阅字典,求助家长,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构想。尽管那可能只是一个孩子的梦想,可能只是今后人生岁月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谁敢说“星星之火不可燎原呢?”
在这之后,我在M3U2 water一单元的教学中, 对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进行教学时,我选用了SBS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再次以My future为主题,以理想教育为切入点,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为载体,对牛津教材中的这一重要语法点进行了补充和拓展。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统整实践,我声深切的感受到,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并且因地制宜、各种教学资源组合使用,才能上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结合各级培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始终关注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和达成,最终才能获得提高,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把课程统整做到实处。
苏莉娅
200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