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田林三中 张美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感受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过程,即猜想、验证、归纳结论。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虚像的概念。
教学流程
学习资源和器材准备 :
平面镜、玻璃板、相同的两节干电池、纸(黑白各一半)、直尺或三角板 、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光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视频:利用“赤壁”的视频,复习“光的反射现象”,并引出本节课内容“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⑴ 猜想与假设
根据自己照镜子的实例,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可能的特点:
a 像与物的形状、大小相同
b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 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d 像和物左右反向
⑵ 实验设计
各组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a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等距”特点需用哪些器材? ——刻度尺。
b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用玻璃替换镜子,用相同的蜡烛替换物与像。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不同位置看去,板后的蜡烛B好像点燃似的。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c 实验还需要观察、测量比较的对象?——像和物的大小。
d 如何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实验中可以通过用光屏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找像,感受虚像。
⑶ 学生实验
按照《活动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求进行实验。
说明:要强调多次实验,才能得出实验结论。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器材中的物与像一定是蜡烛吗?身边有其它物品可以替代吗?
⑷各组交流
各组交流、讨论实验现象与结论。
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即像与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3.平面镜成像原理
⑴ 通过版图和PPT演示光路图,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即是光源S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的视觉感觉到发出的光线位置在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交汇点S’。
⑵ 像的位置没有光传播过去或射出,在光屏上也无法形成,因此我们称之为虚像。
(三)知识运用
介绍平面镜的发展史。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平面镜的国家之一,远古时期,人们就会利用平静的水面作镜子梳妆打扮,人们还利用水镜来美化环境。建于宋代的桂林花桥就是利用平静的水面造成的“倒像”使花桥显得更加美丽,使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我国大约在四千年前的夏王时代,就有铜镜,在战国时代,铜镜盛行制作精美,但是多是贵族女子才能使用,近代发展了利用玻璃制成平面镜,才能在民间普遍使用了。
4.平面镜的应用
⑴ PPT演示和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穿衣镜、商店装潢用的平面镜、潜望镜、书写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口腔医生诊疗时用的小平面镜等。
⑵ 事物往往存在两面性,平面镜成像也有利弊两方面。如大客车的车前是玻璃,但夜间行驶时车内不能开灯,分析原因。
5.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