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
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第六课时 《贫富均衡:经济和谐思想》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派对经济和谐的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当前经济和谐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能为建设经济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
了解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下经济和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对各学派经济和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财富的不断增长是维持一个社会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而财富的合理分配则是一个社会得以保持稳定与实现和谐的重要基础。因此,社会和谐既关乎财富的持续增长,更关乎财富的合理分配。
经济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无论从历史的还是逻辑的角度考察,追求经济和谐都是人类的共同理想,都是人类智慧的的重要投向。
1、富之教之
儒家首先是主张富民,即发展生产,以用来满足民众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孔子认为对百姓要“先富后教”,孟子强调“制民之产”,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即百姓如果没有一定的财富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就会变得刁钻邪乱与自私自利,不能成为有道德之人,进而造成社会动荡。法家的管子也提出:“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这句话,尤为司马迁所重视,他又补充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2、不患寡而患不均
财富的总量和财富的增长是有限度的。有限的财富如何在一定的人群内分配,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个大难题。如果一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这个社会就已经到了动荡乃至崩溃的边缘。职是之故,儒家反对“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语)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盐铁论》)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这是政治动荡与社会混乱的根源所在。所以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提出的这一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但是,儒家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说追求“寡”,即不谋求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更不是追求绝对的、无差别的财富平均,而是首先强调“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史记》),即主张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此基础上,儒家主张对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予以适当的照顾与帮助。同时,儒家还深刻地认识到,财富分配是一个利益协调与均衡的问题,因此提出既要保证普通百姓的大体利益,又要“为政不得罪于巨室”(《孟子》),即保证各种社会精英的基本利益。
3、中国古代财富的分配
如何做到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呢?古人提出的方案大体有三点:第一,儒家和道家都提出“损有余以补不足”,即通过政府来适当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第二,儒家特别强调各种社会精英,如官员、富商、士绅等要本着仁爱之心,通过举办各种慈善和义举等社会福利事业来帮助和救济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第三,在物质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儒家和道家都主张节制消费和欲望,即以勤俭为美德。所以老子说:“吾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孔子也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墨子则直接主张“节用”、“节葬”。
4、当代社会对经济和谐的理解
和谐是相对于不和谐而言的,和谐经济建设是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和谐的因素进行整合治理,从而达到经济自身的动态协调和稳定均衡状态,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发展、人的发展相和谐。
(1)、和谐经济应当是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的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及各产业部类的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快速发展主要是指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经济系统得以不断扩大规模和总量,进而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2)和谐经济应当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即通过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节能降耗、增产节约和综合利用,使经济发展由高消耗型向低消耗型转变,由线性流程生产向闭环循环生产转变,由单一耗费型制造向综合利用型制造转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系统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和谐。
(3)、和谐经济应当是效率与公平并重、惠及所有社会成员的经济。即一方面经济发展应带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等直接的社会福利效应,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应能通过二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支持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公益慈善、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发展,缩小收入差距,降低社会差别,减少贫困,维护稳定,产生间接的社会福利效应,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经济福利,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4)、和谐经济应当是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与社会和环境共生共荣发展的经济。在实现企业内在和谐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