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未成曲调先有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2-04-18

“未成曲调先有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田林三中     宋娟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是师生之间建立情感联系的第一座桥梁。它能酝酿情绪,唤起学生的注意,并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交际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满情趣的导入设计就是课堂“好的开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入设计也应力求多姿多彩,花样翻新,可以是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背景导入,课件导入……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原则及方法:

一、导入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时,必须明确导入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导入的设计是为了更有效地进入教学环节;是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相关知识点。基于此,在语文课堂上,设计导入环节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导入应注重贴近课文。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一定要将导入的方式、内容与所教课文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导入环节设计中应当结合文章主旨,在导入设计时或突出文章人物特征;或涉及文章写作背景;或穿插文章故事情节;或渗透对文章主旨的感悟。
   
其次,导入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选取其生活实际中的某个层面、某个细节,或者他们熟知的一些知识领域,而后借题发挥,联系到所学课文,这样既能被学生所接受,又能顺利引入相关课文的学习。

   
最后,导入的设计应该自然恰当。可以通过由此及彼的比较、举一反三的联想、水到渠成的归纳等形式。在导入环节设置中,切忌强拉硬扯地过渡,应做到形式变幻无穷,内容推陈出新。

二、导入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所教课文的前提下,自由创新出一些好的导入方法。
1
、情境导入法。

学生的情感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景有关,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从而形成动力,上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情景导入法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对以下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如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教师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仅靠双手,试着按照要求,从课桌下拿出指定的课本。因为暂时的盲人状态,许多学生都不能取对书本。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对海伦作为盲人而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学习过程产生高度的关注。

这节课的导入以设身处地体验生命状态的办法,既顺利实现了教学内容导入的目的,也在短暂的时间内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启迪教育,从而有所感悟。

2、温故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可以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如在讲授《故乡》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故乡那一群农家少年,还记得洋溢着少年活泼天性、美好心灵、诚挚情谊的《社戏》吗?还记得那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那热情开朗、勇敢机灵、无所不知的小男孩《少年闰土》吗?今天,鲁迅又将我们带到哪里去呢?将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故乡》,来听一听“我”的述说,领略一下“我”的感受。

3、悬念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学生越惊奇就会越想知道,思维就会越积极。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宜而有悬念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便可以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在课堂导入中,教师适时将问题抛给学生,激起他们对解答疑惑的兴趣,等学生们将教师的疑惑解析以后,老师顺势就将学习环节引入下一个步骤,轻松进行下面的研讨,实现对课本的逐步研究,这样可以使教师获得训练学生的更多机会。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亲情”是我们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它,歌颂它,可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社会,面对金钱和地位,亲情显得苍白无力。今天,让我们走进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他们的兄弟情意能否经得起金钱的考验呢?这样的悬念设计,必定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本,积极探寻问题的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参与性。    

4、  成语导入法。

初中语文有许多教学内容跟成语紧密关联。在设计这些内容的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单刀直入,抓住对成语的介绍,或者请学生介绍成语故事,顺势进入学习课文的过程。比如学习《孙权劝学》时,就可以借助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成语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对改造一个人的巨大作用,从而预先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利于下面的学习探究。又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借助对耳熟能详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成语的解读,引导学生先入为主的感触文本的主旨:与民同乐。如此,也就提前帮助学生了解欧阳修写作的意图,调动了更多的研讨为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兴趣。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也可以直接以谈论世外桃源成语含义切入,实现进入文本学习。

5、  交流导入法: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兴趣是创造的先导,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有时在正式进入语文课堂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会闪现不一样的智慧火花。如在导入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方式。先随意地请同学们说说父母与他们的关系,下面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跟你是怎样的关系?她们为你的成长提供了哪些帮助?生1:供我吃穿住行。生2:带我出去玩。生3:教我道理。生4:像朋友一样沟通、交流。……师:的确,在我们的人生成长道路上,父母充当了很多种角色,有些父母在履行抚养职责的同时,更多地担当了我们的“导师”、“益友”。今天,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以自己真挚的父爱,独特的教育方式,教会儿子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大家想了解这个故事的始末吗?

娓娓道来的交流导入方法,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水到渠成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同时在交流中还能步步导入课文的主题探究。

6、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故事时,学生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听课的积极性往往都很高。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因此语文课堂上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蒲松龄的《狼》时,就可以穿插“蒲松龄草亭路”的故事。以这样的故事导入: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通过讲与课文背景有关的历史故事,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7、音乐导入法: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感受的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音乐能起到放松心灵,舒缓情绪的作用,在语文课堂上同样可以采用音乐导入的方法,使学生迅速沉浸文本,感受文章的韵味。

如在讲授《马来的雨》这篇课文时,那或温柔、或滂沱的雨声,与音乐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以抒情音乐配合导入,设计这样一段导入语:雨是什么?是诗?是歌?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对雨情有独钟,读雨,品雨,写雨。亲近大自然,用心聆听天籁之声,大自然的跃动一定能为我们的记忆增添无限的诗意。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舒缓的音乐一同走进课文《马来的雨》中,与作者一起去倾听那雨的絮语吧。抒情的音乐配合老师恰如其分的导入,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兴趣,顺利进入老师预设的教学环节。

8、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这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课件这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而制成的新鲜事物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

如在讲解《虎门销烟》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从电影《林则徐》中剪辑的片段,让学生对这一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完这篇小说后,学生们头脑中都有了对林则徐形象的印象,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主题,深入体会到当时中国的国情及林则徐深切的爱国情怀。

三、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导入仅是教学环节开展的前奏,切不可“喧宾夺主”。导入应当有针对性,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应当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成功的导入就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有趣。导入艺术运用得好,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启迪思维,并能将导入的艺术方式和风格辐射到整个课堂之中,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
    
总之,导入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流程,关系到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注重创新,把握好课堂的导入艺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教师的热情和创造,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性,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收获预期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中国文联出版社)

2)《初中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