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2-04-18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田林三中     宋娟娟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作业的设计和落实应注重实效性。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重视语文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要因人而异,要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要关注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的布置可从四方面着手:布置倾听与写作结合作业,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布置诵读作业,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布置说写结合的作业,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布置写作作业,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业   实践    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如今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业改革势在必行,长期以来,语文作业从设计到落实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作业的内容上看,注重应试训练,注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与模仿训练,而轻视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阅读分析题,它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关注生活,把生活和语文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功能。可是,我们现在为了应付中考课内考点,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抓学生的背诵默写上,却不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结果学生的默写是过关了,但学生对语言题的重视程度却大大降低了。

其次,从作业的形式上,注重写字抄录等显性作业的设计,轻视诵读及课外阅读等隐性作业的设计。很多学生都注重显性的、基础的作业,常做大量语段的分析试题,从来不去好好地读读课文,不去体味作品的语言内容及情感,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其付出的必然代价就是,很多学生朗读课文咬音不准,读书不流利,缺少情感,虽然做了大量的语段分析题,却由于课外阅读的欠缺而使得学生对语言的感觉仍然显得肤浅,不能深入到语句的内涵,读语文对学生来说真的是做到了不求甚解,领会文章的要旨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同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故而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传统的作业布置只是“一刀切”。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设计上既要关注优秀生,还要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要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语文能力都得到展示;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把握好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一、作业量分层

新课程语文作业量的设计,语文教师要因个体差异而对待,切忌一视同仁,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存在高低之分,所以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因人而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选做不同的作业,变以往教学中的统一作业为自主性作业,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自由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作业设计要尽量能引起学生去完成的兴趣,产生去完成的吸引力。例如一些背诵性课文,容许一部分学生背不会可以放在课下去进行,给他们以充足的时间去识记,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巩固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强的同学除了要求当堂背会本篇文章外,应布置让他们下去搜集同类型的内容,去对比、去背诵,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对字写的不好的同学,可以要求每天多练几个字,对写作能力差的同学,要求每周多阅读一些优秀书籍,搞搞摘抄。这样,作业设计因人而异,全面兼顾,因学生特点,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也使他们认识到作业对他们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除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作业,他们可做可不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扩大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吃得饱”,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差异的客观现实,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难易程度,不同层次学生难易程度应有区别。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难易可分为三个等级: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创造性作业。要求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就行;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性作业,努力完成发展性作业;基础好的学生必须努力完成创造性作业。作业难易程度分层,学生根据程度分层,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后进生、学困生完成语文作业的速度明显要逊于优等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远远大于优等生,为了有效保障后进生、学困生能“吃得了”的问题,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完成时间上要分层要求。象作文的布置,优等生可用一到两个课时,后进生、学困生应放宽到一到两天的时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想,去打底稿,去查资料,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

语文作业设计分层,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完成中既感受到了乐趣,又扎实了知识技能。

长期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深切感受到语文学科作业应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着眼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布置倾听与写作结合作业,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了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所以语文课外作业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倾听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辩、提高写作能力。内容可以是倾听父母的教诲;倾听电视新闻内容,倾听中央电台的《生活》、《讲述》等栏目内容。当然,还得要求学生写下倾听后的感受、体会,否则,倾听作业就无从检查了。

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对生活有感受。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长的烦恼中,我设计了倾听烦恼,解开心结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该如何应对。学生在诉说自己烦恼的同时,也解开了心中的那个结,课后,几乎有一大半的同学自发了写下了心中的感言,同学关系在倾听中变得越来越融洽,倾听真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而且,倾听是需要定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无疑是在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这正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要求:通过语文的学习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布置诵读作业,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初中生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有很大的记忆空间,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积累些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多储存些养料,是很大的智力浪费。在初一、初二年级,有计划地安排背诵作业,一方面适应中考需要,减轻初三背诵压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然而很多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并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在语文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布置课外朗读作业,如诵读文言古文,优美散文等等。诵读也包括阅读课外文学名著,这些都是隐性的作业,往往我们只注重书面作业检查,却疏忽了对阅读作业的检查。因此,我认为在布置完阅读作业后,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量,在活动中感受文学创作带给我们的魅力

三、布置说写结合的作业,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说写结合式作业能把语文的说写能力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这两种能力的发展。以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伤仲永》为例,教师可以把课后题目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参与讨论的学生每人发言,把看法和感悟集中记录在一位学生作业本上,呈交给教师批阅。这样的作业是集体智慧结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口头表达得到训练,反映在作业本上,则是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有利于培养概括、归纳语句的能力;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通过讨论交流开拓视野,知识在碰撞中产生火花,疑惑在探索中得以解决,课堂气氛也得到改善。

四、布置写作作业,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写,首先是练字训练,汉字的魅力之一即在于其书写的多样性,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还可以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放松心情,当看到自己的书写越来越美观时,我想那就不仅仅是信心的提升了,更是驱除作业疲劳陶冶心境的重要手段。

其次是写作训练,包括写片段,写日记等形式,往往和听、说等作业相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快慢,不在于作业的多少,而主要还在于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对生活的感悟。

以上语文作业形式在使用时,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长时间拘泥于某一种,且要针对学生兴趣、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最终应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有所长进,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兴趣在这里得到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张扬!

 

参考文献:1、《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验稿》

          2、《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