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3)班主题班会主持稿
【导入】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谁又曾想到,如今现世繁华并受到许多国内外游客青睐的上海,以前只是一个人毫不起眼的小鱼港,身处在上海的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会说一口标准而又流利的上海方言呢?又能唱上一首首上海童谣呢?不一定!那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童谣、唱童谣、创童谣”。去了解一种古老幽深的文化。
n 什么是童谣?
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童谣的特点 ??
童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提问1】童谣有哪些?
n 按照国家划分:有中国童谣和外国童谣。
n 按照年代划分:传统童谣和新童谣。传统的童谣是靠口头传诵。新童谣是新文化运动称之为“童谣”。有人把它谱曲,用它编操,以它作画成为一种能诵能唱,能舞能练的作品,并且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传播。
n 按照地域划分:有方言童谣和普通话童谣。
【欣赏】日本—樱花童谣
其实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方言的运用已经很少。还是以上海话和普通话这两种话为主,所以今天主要学习这两种话。
【活动1 说说你的名】
大家可以想一想,用上海话怎样说说自己的名字?待会儿可以举手说一下,也可以让别人说他自己的名字。
【活动2 上海闲话讲不来,米西米西吃咸菜。】
请一位同学用上海话讲一讲ppt上的这句话。
v 这是七十年代初期,上海老一辈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v 意思是不会说上海话,就只能吃咸菜了。
v 可见当时上海话对老一辈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活动3 上海话】那些黑板上列出了一些普通话和上海话出入的地方,大家可以看一下。因为是我自己译的,如果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活动4 小组比说《卖糖粥》】
学完了这些字,我们再来看一首由十几个字组成的童谣—《卖糖粥》我先读一遍。
¡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
¡ 吃了侬额肉, 还侬额壳。
¡ 张家老伯伯, 张家老伯伯,明朝还来哦!
【活动5小组比说普通话童谣】
n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哩咕噜滚下来。
n 小松鼠,教老虎,
学什么?学爬树。
记得教上树,
忘了教下树,
害得老虎下不了树,
抱紧树干大声哭。
普通话就简单多了,也请人来读一下。
n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创造一些童谣,不过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篇幅较短,不可过长。
n 二:要富有童趣,不可太死板。
n 三:掌握字音,最好押韵。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读一读我们自己创作的童谣吧!
【结束语】一节课的时间,可能并不能了解特别多,但最起码我们对童谣,尤其是上海童谣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知道这种文化精神的存在,并能流传下去。希望同学们能够不忘这份难得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能好好体验珍藏,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精神粮食和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