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课后记
黄河是一堂好上但是难上好的课。说好上是因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清晰,重点也很明确,框架结构都比较突出。但是之前也有很多老师对黄河进行了非常彻底的分析,精彩案例层出不穷,所以要上好这堂课非常的难。在课前,我把主要的着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身上,把对读图能力的训练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看成是本节课的两个立足点。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我把串联的PPT做成像网页一样的并联格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找图和读图的能力,也打破了原来的模式,从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的效果比较好,成为本节课的亮点。在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我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自己划分上中下游。这样的安排也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部分的内容上,临场应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一,一个学生未听清要求,将书本打开直接将答案大段大段地读了出来,我顺水推舟,请其他同学提取所读信息中的精华并加以归纳,这正好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其二,在出示“泾渭分明”的图片时要求学生猜测哪条是泾河哪条是渭河,这原本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小问题,我临时决定又追加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用地理知识推测泾河和渭河,这一问题将“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理念充分的贯彻,达到了预计之外的好效果。
纵观整堂课,在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上处理略欠妥当,上游的讲述不够到位,有前紧后松的感觉,在此块内容的处理上,仍需改进。
陈旭栋(政史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