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班主任总结2007上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0-05-25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优化班主任工作
                              ——“创和谐校园,建温馨教室”
[主题词]:
  “温馨教室”是指一种含有科学、民主、和谐特点的适应师生发展的班级育人环境,它既包括安全舒适的硬环境,又包括平等和谐的软环境。“温馨教室”建设为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创设和谐的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能产生任何现代教育技术所无法到达的境界,良好的生生关系、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是达成教学最优化的有效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心理安全温暖的港湾。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在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和谐发展当然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学校是教育的阵地,班级、教室是育人的基地,温馨教室、温馨班级更是和谐校园的基础与核心。温馨教室的建立除了在外部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大环境以外,更在于内在的建设,其关键就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以下就是我的一点感想:
   一、既重言传,又重身教,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且是可塑性很强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初中学生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那么必将使教师的教育力大打折扣,如果教师总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必将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这也会使班级管理工作失去应有的基础,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谈不上和谐发展。就说学生的上学迟到现象,似乎是每个班级都会遇到的问题,一开始总会有个别学生晚几分钟到教室,而班主任若也经常不能准时到班,那可能就会有更多学生晚,如果再批评他们,甚至还会招来学生心中的不满,所以每天我总会早早的到校、到班,偶尔出现个别学生晚来了,问明缘由,再进行教育,无故迟到的情况自然就消失了。“百闻不如一见”教师说的再多,远不如行动的作用来的大。老师的行为往往比语言更能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传递了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穷的魅力促进学生形成完美的品质。所以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学高身正,言传身教。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事事为学生做出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威信,从而达到“不令而行”的班级管理和谐境界。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若忽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则两者间缺少平等相待、倾心交流的氛围。双向交流是师生双方心与心的相知、相融和相通的途径。在实践中,我们教师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一瞥饱含爱和信任的眼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会感光显影。课间和学生交流时,我会经常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天气突然转冷及时提醒他们添加衣服,有人受寒了将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情感。信任学生,特别是那些犯过错误的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膜,化解对立情绪,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与宽容,就可以化消极为积极。当他们犯错了,我在批评教育时,一定会特别强调,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学生。另外我会特别关注班中后进生的表现,这样他们有一点点进步我都能及时看到,立刻加以表扬,有时也许只是私下里的小小鼓励,却也能带给他们前进的信心。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把自己置身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有时站在一旁看他们玩,听他们议论,注意观察分析,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与学生沟通心灵,处处体察他们的情绪脉搏。现在孩子们把我当作他们的大朋友,有了高兴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诉你,有了小烦恼也会向你倾诉。你感受着他们那一颗颗纯净的童心,并积极地回应,与他们分享快乐,帮助他们解除烦恼。渐渐地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阻隔消失了,有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指导,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仅仅是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还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全面发展,必须有教师的引领。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因此我平时经常会利用闲暇时间以聊天的形式,根据我的经验告诉学生有些事情可以怎么做,防范于未然,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再来解决,再一味的指责,好似消防队员。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仅有利他本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校风校貌的建设、社会道德风貌的形成与社会的安定和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必须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先导。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支配,自我调控制,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众所周知,人的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学习的。个体品德的形成,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和教育的影响将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是个体在群体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由被动到主动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的不良习惯,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成长的烦恼与困惑。都会使学生陷入生活的迷雾,甚至于泥潭之中。这时就需要教师“拉一把”,给学生以精神的支持,使学生摆脱困境的束缚和羁绊,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其实有时学生做错了事他们自己也会很懊丧,所以我经常告诉他们犯错是正常的事情,更何况是未成年人,关键是要正确对待错误,及时认识、改正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后不再犯同类错误,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在不断的磨炼中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道路。
  四、“严慈相济”爱学生,正确处理好“爱”与“严”的辩证关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还要处理好爱与严的关系,要严慈相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看似极其融洽,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撼动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良好的班风就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厌学。
  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慈相济”。爱与严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主体,研究其需要、个性差异,用微笑与真诚、鼓励和信任与学生进行交往,形成师生间心理的共鸣与互动,在师生间搭建起心灵的桥梁,班主任工作中能正确处理好上述几种重要关系,就会如一股春风吹过学生的心田,这也必将鼓舞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和谐的班级体现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意义之大责任之重,总有千言万语也难以道尽。班主任,为了心中那一份和谐,任重道远,求索而前吧。
  
                                                    吴亦斐
  2008年1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