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课 公共设施 情系大众
第二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田林三中 黄旭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了解公共设施是我们社会的公共财物,爱护公共设施就是爱护公物的表现,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公民文明程度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情景分析,小调查、课堂讨论、课前社会实践调查等,了解使用公共设施是公民的权利,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的义务,理解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学会运用课内知识在探究与合作中完成课外的拓展实践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自觉增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培养爱护公物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合理使用公共设施。
二、教学重点:
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三、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实践活动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公共设施使用、保护以及被破坏的图文资料,并就其利用和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
2、指导学生校内采访“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道德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滑板族们在公园内、台阶上的练习),请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的行为会带来那些危害?
学生:1、会给自身和路人的安全带来隐患。
2、会破坏石阶、石凳等
教师:他们无论技术好坏都会带来一个共同的危害,即对凳子、台阶等公共设施的破坏。所以,当我们现代的公共设施越来越科技化、人性化、功能化之后,我们在享受这些公共设施的时候还要想到去爱护他们。使用公共设施是我们的权利,爱护公共设施更是我们的义务。
课题《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教师:(出示图片)请问图片中哪些是属于公共设施?
学生:公共电话亭、马路、人行道、路灯指示牌、交通灯……
教师:(提问)同样是电话,手机为什么不是公共设施?
学生:手机是私人物品,公共电话是国家建造给大家公用的。
(书本48页公共设施的涵义——由政府或其他社会岁组织提供的,属于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
教师:公共设施是由国家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是属于整个社会的公共财物,其经费大多来自于国家的税收(补充知识:政府对大型公共设施的投入资金来源),所以这些公共设施也是劳动者辛勤劳动的成果。
【出示标题】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物的表现,也是尊重劳动成果的表现。
教师:公共生活离不开公共设施,我们青少年的成长也离不开公共设施。课前,老师请两组同学对身边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调查,下面请他们上台交流。
【学生活动】学校公共设施调查感言。
教师:(提问)今年九月当我们来到四楼新的教室,发现你的课桌上被前几届的同学刻划了一些字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感到不舒服,给我们造成了视觉污染、在桌上刻字的同学素质太差,太缺德了---
教师:(提问)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做了些什么?你应该做什么?
教师:对于上述不同原因而产生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学生:1、暂时用铅笔写一下,考完后马上用橡皮擦掉。
2、同桌、班干部等随时提醒,班级公约做出相应规定等。
3、必须要给于教育和适当的处罚:如让他把课桌修理好等。
4、及时报告老师,请老师批评。
5、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维修,请学校总务处来修理。
教师:如果今后同学们能够开始这样做起来,相信课桌椅被随意涂写刻划不会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
【课堂讨论】除了课桌椅的问题之外,学校中还有哪些问题时需要我们去关注的?关注之后,你又是怎样做的?
学生:卫生工具的保护、体育课上对体育器材的爱护、班级门窗轻开轻关,延长使用寿命等。
教师:只有我们树立了自觉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并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努力去爱护,才能更好的使用校园公共设施,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学生活动】社区公共设施调查感言。
教师:在刚才第二组的交流中,面对小区无障碍通道被自行车侵占的现象,小区居民的解释是因为平时很少有人使用,与其空着,不如为老百姓提供一些方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无障碍设施确实使用率也比较低,那它的存在有必要吗?
学生:有必要,因为可以以防万一,如果不建造,那些残疾人就更不愿出门了,我们应该为他们也考虑到。
教师:国家除了建造供绝大部分公众使用的公共设施之外,也考虑到了少部分特定群体的需要。在小区中有儿童乐园、老年健身中心、青少年体育活动室等,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要。而在我们国家有着为数不少的各类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各种方面也是我们政府的职责,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各个群体的人文关怀。
教师:刚才在小组活动的ppt中,老师看到了小区的无障碍通道被随意侵占,反映出居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公共设施给残疾人带来的便利。之前,老师在实际生活中也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我们小区原本没有五障碍通道,为了方面残疾人的出行,区政府决定出资给小区每幢楼改建一条无障碍通道。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征求业主意见时,竟然有一些业主不同意建造,原因是会把原来
【拓展活动】对于小区无障碍通道改建问题的探讨。
教师:公共设施的发展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小区无障碍通道的改建问题等实际上折射出了我们学生乃至每一位市民的道德文明程度,自觉爱护公共设施也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出示标题】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相关链接】上海市从2004开始开展了“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活动是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向海内外宾客展示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向陋习告别,与文明同行。
【学生采访】学校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活动的情况。
【你点我评】在保护公共设施以及“做可爱的上海人活动”中,我们身边的同学做了些什么。
【教师归纳】:当城市的公共设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时,我们的生活才能变的更美好,更有乐趣。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培养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自觉爱护公共设施》课后反思
黄旭萍
“课磨了两三遍,虽然很累,但累得值得”这就是在上完课走出教室之后我对教研员
其实第一个教案是我花了最大的精力去设计的,用图片、数据、学生课前调查活动等方式讲清三个要点,其中加入了“课桌要穿外衣吗?”这一课堂辩论。学生
第二次教案设计的变化:
(一)、学生易于理解的两个要点“公物”和“劳动成果”,用“公共电话和手机的区别”一问即解决,用时5分钟。
(二)、节约下来的时间则加入一个讨论“社区无障碍设施改建问题”,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平时大家都知道供大多数人使用的公共设施的维护问题可能大家都会注意到,但对于一些供少部分人以及特定群体使用的公共设施却成为维护中的一个空白点;同时,关注弱势群体也是当前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通过学生的讨论,指导学生明确两种不同态度其实反映了公民文明程度的差异,从而引出“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体现” 这一教学重点。
(三)、在拓展知识讲解中,减少老师的介绍,改用播放学校中师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照片,使学生懂得与文明同行离我们很近,我校全体师生都在为上海发展尽着一份力,也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四)、将原本学生调查中的倡议书放到最后,以呼吁大家用实际行动从现在从小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到发展文明的进程中。
第二次试讲(3班)
对开头部分前面两个要点的解决作出了肯定,但有两个致命点。一是本班学生的调查过于强调了负面影响,没有对学校乃至周边的公共设施作出全面的判断;二是课堂讨论没有深入,还是浮与表面,学生对于自己该怎样做的明确度不够。
第三次教案的变化:
(一)、指导学生在调查时全面看待问题,课题是《自觉爱护公共设施》,所以调查的重点应放在学生是怎样自觉爱护的,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讨论。
(二)、讨论重点:一是课桌椅被随意涂写。引导学生从“自身感受”、“你该怎么做”开展深入讨论,最后将视野延伸到“整个学校的公共设施该怎样爱护与维护”,指导他们从下课开始就付诸于行动。二是社区无障碍设施的探讨。从其存在的必要性让学生懂得这是国家对社会每一个群体的关注;通过社区居民对“改建无障碍通道”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十七大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等资料,引出教学重点“爱护公共设施是公民文明程度的体现”。随后,根据试讲班级学生提出的困惑,创设情景“现有盲道设置不合理导致普通市民不便后你的做法”,指导学生学会在“两难”中如何权衡个人、他人与国家之间的利弊。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扬主人翁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自身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措施,使政府在今后的设施建设中想得更多,使设施更完善。
难点:如何在课堂中把握好讨论。
正式上课(6班)
由于经过了多次磨课,特别是对讨论部分“提问设计”、“总体方向”等内容设计的充分准备,也正是平时在6班开展的活动化教学的无形渗透,使得课堂讨论及其热烈。学生不仅
不足:在教学中,我好几次的讲课有点停顿,除了紧张之外,更多的是由于准备的还不是很充分。
如果还有机会,我愿再次参与这样的磨课,也会在今后教学生涯中不断激励自己,磨练自己。
本课亮点:
本堂课通过课前对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指导,使之学会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教师在其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且利于学生讨论、理解的课程资源,将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调查交流活动及课堂内实实在在的讨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能从情感上接受并逐步体现于自身行动中。
本堂课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关注弱势群体。讲到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马上联想到志愿者活动、爱心捐助等,但却忽视了公民个体在对无障碍通道等这些公共设施的修建和保护问题中的应起的作用。在课堂讨论中,根据学生提出的困惑,将讨论延伸到了“在当前中国国情条件下,无障碍设施设置和维护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情况下我们公民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尽力补救”这一角度,拓展了教学思路,也使课堂教学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