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品课 第四课 第二框 走科教兴国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要求: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懂得科技的创新取决于人才的创新能力,人才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教育事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明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要的是走创新之路。
过程和方法要求:通过学生查资料、阅读、讨论、访谈,教师PPt演示讲授与归纳,了解创新对于我国科技、教育及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感受祖国科教事业的伟大成就及面临的巨大挑战,认清当代青年的使命,立志成才。提高创新活动兴趣,尝试创造型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实践,努力成为创新人才。
教学准备:学生分小组收集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学生收集我校的科技创新作品事例,学生代表采访我校的小创新能手事迹,教师做好材料的整理筛选工作。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要实现我国现代化,关键与基础是什么?两者关系是怎样的?
(意图: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引出“科技”与“教育” 的作用)
师:科技与教育对一个国家而言,好像大鹏的翅膀,要比翼齐飞,国家才会发达,民族才会旺盛。为了使这对翅膀强健有力,我国实施了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
ppt:二、走科教兴国之路
用ppt解释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分两段播放视频 “世界首套DMTO装置运行成功”
“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升空过程
提问:看了以上录像,同学们的感悟是什么?
(学生发言)
师: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只有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国家才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我国在科技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例如书中p94“超越三号”。
(学生阅读材料)
同时教师补充时政资料:
课前,已请学生分小组收集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现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当前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两组学生代表ppt 演示: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的龙芯2号芯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人员取得的地底最深处石头”
“我国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俗称“人造太阳”)成功放电”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 “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等
师:当前,我国在生物、纳米、航天等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并取得一些骄人成绩。那么我国是否是科技强国呢?
先请学生看数据与资料。
“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新闻材料)。
ppt: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外贸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仅为2%。
提问:看了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导入。)
ppt:南瑞继保事例:
2001年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与一家国外公司联合研制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系统。但在合作过程中,核心技术国外始终不给。
师:继电保护是对电力系统起着保护控制作用,电网的安全性与快速性,一直是科技含金量很高的工程。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自动化市场一直被国外的大公司如ABB、西门子、GE等垄断,关乎国计民生的大电力工程,国内的企业根本无法承担。
提问: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是什么?
学生回答:核心技术
师: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都需要进口,自己研发水平较低。要改变这种状况,该公司总经理是怎样认为的呢?
ppt:“别幻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该公司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沈国荣说:“别幻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人晃一晃,就能把你摔得粉碎。巨人甚至都不让你踩在他的肩膀上,别人的核心技术永远都不会给你。要想成为巨人,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创新。”
如今,该公司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保护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技术保障。
师:南瑞继保摒弃了购买国外数字仿真试验设备的做法,自主设计建成了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支流动态模拟系统。
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核心技术该如何获得?
学生回答:自主创新。
ppt:1、加速科技进步,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是我国推进技术进步的基本任务。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师解释:我们应怎样创新呢?那就是要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这是我国推进技术进步的基本任务。因为能否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何谓“创新型国家”?
指导学生阅读p93—p94“相关链接”——创新型国家
同时教师补充时政资料: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关于自主创新的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表现之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师:当前我国与创新型国家差距有哪些呢?
ppt:“中国与创新型国家差距对照表”
|
R&D/GDP |
科技贡献率 |
对外技术依存度 |
科技成果转化率 |
国内专利中发明专利比例 |
中国 |
1.34% |
不足30% |
54% |
不到10% |
18% |
发达国家 |
2% (有的国家超4%) 以色列 瑞士 |
高于70% |
30%以下 |
80% (印度50%) |
86% |
师:虽然在科技创新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但我们正在积极追赶。如此次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成功不仅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更是中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还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其中规定R&D/GDP的比例2010年达到2%、2020年达到2.5%,这些都纳入法律中,确保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师:那是否只有要有了经费的保障、法律的规定,创新型国家就能实现,我们还需要依靠什么?
学生回答:人才
ppt:“成功经验”
南京南瑞继保公司始终把人才优势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公司成立之初,科技人员只有20个人,现在有170多人,目前正准备建立一个400多人的研发中心,南京南瑞继保的成功靠的是科研人员的创新。
师:科技的创新取决于人才的创新能力,那么人才的创新能力从何而来?
ppt演示:人才的创新能力取决于教育事业。
启示: 取决于 取决于
我国教育改革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ppt:2、加快教育发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Ppt演示教师介绍:我校是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新教育试验基地,新教材试验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成绩出色。我校学生李逸群同学
视频:采访卫卓睿同学(一)
师:学校也是按照社会的需要和党的教育方针在办学、在培养学生。
学生朗读P95
教育培养了人才、提高了全民的素质,能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当前这种优势已经显现出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850万人,研发人数总数达109万,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通过教育确立了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就能更好地推动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例如利用太阳能就是运用高新技术,书中p92“太阳能屋顶”。
ppt:学生介绍我校“太阳能系列’科技创新作品:
太阳能水车、太阳能清污船系列、太阳能循环用水洗车房
提问: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我校最新的科技作品,当然这些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那么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不是只是老师或者是学校等教育部门的事?与我们学生有关系吗?
视频:采访卫卓睿同学(二)
学生回答
ppt:3加强自身实践,努力成为创新人才。
师:作为学生个体要自觉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有意识地去培养创新精神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师:培养创新精神,首先你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有许多的创造发明,第一步就是想象,如果人们不幻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飞机了。生活中要学会想象,才会有创新。就像我们今天的手机,早已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通讯功能,同学们,现在手机还有哪些功能啊?
学生回答:短信、Mp3、照相、电视、消费、遥控器等。
想象力要变成未来的创造力,我们还需要立足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我们还要善于观察生活,请同学阅读p96的“阅读天地”。书中学生的创造发明不无例外地都是与我们身边的生活密切相连。脱离生活的想象力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林,不会变成现实的创新力。
ppt:创新少年——潘立群
学生活动:你会如何看待毕业升学考与创新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
漫画:
师生共同活动。
讨论:潘立群未考上大学,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学生讨论
假如潘立群生活在美国,他能顺利进入大学吗?
师:也不能,还须看其平时各学科的成绩等第,起码是B等。
事件结果:潘立群被山东大学破格录取。
师归纳:要注重平时的学习、要全面发展,为创新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现在对我们学生提倡的创新,更多侧重于创新精神与意识的培养,而非真正的创新能力的锻炼。
ppt: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首要
师: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最后套用
Ppt:寄语:
少年创新,则中国创新
创新少年,创新中国
附:学生小组收集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
第一组:
1、
2、人类目前取得的地底最深处石头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毛北村钻了4年,于
第二组:
1、 我国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俗称“人造太阳”)。
2、 纳米运输车穿行血管: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 “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的1/300,它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能在器官和血管中自由通行。它的外形像一个布满规则小孔的球体,药物装在小孔中,平时穿着一层“有机外衣”,中间含有四氧化三铁颗粒构成的“磁性导航仪”,在体外磁场效应下,“运输车”会准确地到达患处,遇到酸性或者高离子强度液体时,“外衣”就会被脱去,“小车”上装载的药物就会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第三组:
1、"东方魔稻”_---------袁隆平院士研究的中国超级水稻
今年10月10日,天津市宁河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喜获丰收,亩产
如果全世界一半的水稻种植超级稻,至少可多养活5亿人口。袁隆平院士说:下一步如果真正实现亩产
2、首次实现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学生训练与评价:
课堂上主要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行为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后主动发言的同学,我最高评可为5分并记录在册,课后由这位发言同学给本组成员评分,分值从“0—4”分浮动,誊分在册。
学生分小组收集我国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的实践活动。这是每位学生都要参加的,是以课外实践组形式组织的,活动后每组交一份书面活动资料。由教师和每位组长评分,课代表算出均分记录在册,这成绩代表了一组学生得到的活动分数。组长可根据小组实际活动过程的情况,对本组组员进行减分(事先向教师说明原委)。对于在实践活动中特别优秀的活动报告,教师请学生上台交流示范,教师在其活动成绩上相应加分,作为奖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为初三思想品德新教材第四课的第二框,第一框的教学内容已经把为何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讲情楚了,教材是从科技和教育两方面阐述的。所以本课课题名称虽为:走科教兴国之路,实质是要讲解如何实施这个战略。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又相当“杂”,那我就从中拎出一条主线——“创新”。创新贯穿于这堂课的始终,从科技、教育要创新,到人才需要创新精神,这样本节课就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虽然探讨的问题较多,但都能归结到一点上:创新。所以建议本框的标题不如改为:走科教兴国之路——创新之路,这样的直接点出,会使执教者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本框教材内容的学生活动主要是查找资料、阅读分析资料,学生高质量思辨、思维冲突的内容没有。教学上就会显得过于“平稳”,没有“亮点”,为此我就设计了一个教学内容:潘立群现象,引发学生讨论。当然最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归纳,总结一定要敲在点上,这样这次讨论将是这节课课堂活动的教学的“小高潮”。如教师没有正面的归纳,那此处将是一个败笔,是一个反例,会把前面教授的培养创新精神内容来个全面否定。所以引用此例,教师要慎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材料的引用上还不够严谨,列举数据没有道出其出处及相关年份,会使其可信度降低,这是今后教师备课应引起重视的地方。
设计者: 田林三中 许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