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课程统整实验报告(二)

发布人:金丽    发布时间:2007-11-21

第二部分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课程统整中期实施总结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课程综合化也被称为课程统整。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分科课程体系中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经验和社会生活脱离、学科间缺乏沟通、学科内部的知识之间缺乏联系的状况,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富有成效的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统整”是二期课改的重要议题,但当时对于“课程统整”这一个新名词,我校教师们对其理解是模糊的。为此我校利用全体教职工政治学习的时间,请来了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张才龙做了关于二期课改中学期课程统整研制方法的相关报告。通过张主任的报告,使得田三全体教师对课程整合有了理解,在今后对待二期课改教育教学更有了目标、有了方向。

一、学校课程统整实践总体概况

1、加强组织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二期课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20063月我校加入了徐汇区第二轮“实施校本课程统整,主动推进二期课改”的课题实验,而后成立以杨永发校长为组长、教研室组长许倢老师为副组长的“课程统整”实验领导小组。同时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申报的方法,确定了在两个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中开展单学的课程统整试验工作,为此科教研室制定了《田林第三中学校本课程统整实验研究三年计划》。

2、组织学习培训

我校首先安排了参与实验工作的两个年级的数学、英语老师到区教科室参加了专题培训,同时还到兄弟学校访问,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我校的实验工作。其次我校也重视对课程统整感兴趣教师的组织学习工作,当然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研组的专题学习,也有外出观摩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既有假期中的学校集中学习,也有选送到区层面的专题培训。在不间断学习中,有关教师对于统整课程的认识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实践能力在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杨校长的带领、关心下,承担着课程统整的教师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着。

3、梳理工作思路

我校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从2001年开展实验以来,就已经在个别年级的数学等学科开展了课改实验。由于是课改实验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与使用上肯定存在不足的地方和需要在教学中修改的地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修正,而这种修正就是一个统整的过程。在2006年课程统整实验开展后,我校“课程统整”实验领导小组就请数学教研组的教师来介绍他们学科统整(新教材修正)开展工作的情况,从中吸取了积极有益的经验。此外工作小组同志还分别召开了一些其它参与课改学科教师的座谈会,从中把握开展课程统整的有效线索。

在以上基础上明确了学校开展课程统整的工作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以学科单课内容为主的课程统整。

其次,以各学科相关内容为整合的跨学科统整。

第三,以拓展性活动为内容、在单学科和跨学科中的整合。

4、努力实践探索

一年来我校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课程统整,即单学科内部的统整与跨学科的统整。

单学科内部的统整主要是学校六年级英语、八年级数学参加了区第二轮课程统整实验。066月两门学科的备课组着手制定了本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试验版),9月开始了课程统整实验,备课组加强了统整课的集体备课,加强了相互听课、相互评课,教研室按要求提供了两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实施过程中两备课组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学期结束前,这两个备课组完成了经实践后修订的六年级《英语学科统整指南》(实用版)、八年级《数学学科统整指南》(实用版)。“课程统整”使我校参与过的教研组有了新的目标,充满了活力。每位老师都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形成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六年级英语参与学科统整的教师是孙琦、朱旦琼,备课组组长是陈丹老师,她们实验研究的工作是牛津教材与新世纪教材的统整。八年级数学参与学科统整的教师是翁峥一、吕东、徐莹,备课组组长是姜京老师,她们实验研究的工作是新老教材的整合及初二年级数学新教材与自编练习的配套统整,由预初开始至今,已坚持了三年在做配套统整练习。英语与数学学科的统整实验将在本文的后半段有详尽的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累述。

除了区层面的英语与数学学科统整外,我校自主探索的学科内部统整地还有化学学科。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化为“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从“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而课程统整为我校化学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契机,优化了基础课的教学。化学教师郑伟君、朱丽珍、杨真凤在教研活动中,学习讨论了《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了解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程目标。明确了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科素养的提升等具体要求。反复阅读和分析了新教材,体会了上海市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思路,采用了多种方式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她们在使用新课标实验教材时,有以下做法:第一,将旧教材与新教材互补。第二,将知识内容编排顺序变动。为了使教材中的知识点,方便于教与学,做相应的变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实验的方法离不开科学探究。《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我校化学教师一贯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和基础课教学整合,正开展着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同时她们也尝试着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化学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初中化学只涉及设九年级,而化学教师每年要面临紧张的教学任务,故文字积累的材料相对较少,这也是我校今后要加强的地方。

我校学校层面开展的课程统整还有一项是跨学科的统整。其主要是两种模式:共有式和张网式。

共有式即抽离出共通概念,分享概念与技能上的融通性。我校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曾经尝试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对能源问题的探讨:加热一壶水,是用电加热还是用燃气燃烧,两者哪个更节省能源?诸如此类的问题,两门学科把相通的知识点相整合,物理老师与化学老师共同来教授讲解这些内容。

张网式即设主题,以蜘蛛网式连接不同科目相关概念。例如我校开设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拓展课。从2005年起,关于中小学生健康的“生命教育”全面介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市教委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加大了推行生命教育的力度。实施生命教育不单独设课,而是采用学科渗透的方法。为使我校生命教育更具备层次性和渐进性,在进行学科渗透的同时,我校政史地心理教研组与理化生教研组联手统整自编校本课程,自编教材中不但把思想品德课、历史课、心理科、化学科、新综合课等有关知识联系衔接融合起来,而且也积极同生命教育大纲相统整,探索一条与生命教育相适应的扩展课统整课程。两大教研组的十几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着统整课程的教训与经验。在编写教材过程中,由于没有现成材料,我们编写教师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虽然很累,但我们教师都觉得很值得,因为每位教师都知到:这是我校的第一本自编统整课程教材。

我校自编统整课程教材从六年级至八年级三个年级段共分九门课程,课程教材的生命教育目标分为四层目标。第一层目标为:珍惜、保护生命。第二层目标为:尊重、热爱生命。第三层目标:欣赏生命和生命的和谐。第四层目标为:提升生命质量、充实生命。从教学内容上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禁毒、预防爱滋病及校内外安全教育;第二板块为青春期健康教育;第三板块为学生礼仪教育;第四板块为饮食与健康、能源知多少、生活中的化学。生命教育拓展课与其它课程一样开展,学校每年制定生命教育计划,并纳入素质教育计划一并实施,由校长挂帅,学校教导为负责人,由学校思想品德课、历史课、地理课、心理科、化学科、新综合课有关教师担任。在三个年级同时开设,每两周一课时。在交流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紧密联系实际,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确定不同的要求,做到触类旁通,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