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卢沉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2-22

今天我终于及格了

——记一个有效教学的故事

 

田林三中    卢沉

案例:  

  今天是分析期中考卷的日子,我拿着数学试卷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神很复杂,有期待,有焦虑,有紧张。我没有向往常那样先报分数,而是先说了这样一段话:有一位男同学,尽管过去数学成绩不理想,但经过半个学期的辛勤努力终于过了及格线,按照约定,今天我请客,他就是小Q同学。大家听后面面相觑,不禁怀疑起了它的真实性,而当事人小Q同学听后忍不住握紧双拳跳了起来大喊一声;“今天我终于及格了 yeah!”。同学们都笑了,我也笑了。事情是这样的:小Q同学性格外向,喜欢踢足球,上课爱讲闲话和开玩笑。数学成绩非常差,对数学一点也不感兴趣,作业也大多数是抄来的结果。课堂上他感兴趣的是老师或同学说的俏皮话,或周围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的风吹草动。我经常为了他的那些“胡言乱语”而头疼,有时甚至大声训斥他。可他还是我行我素。有一次学习画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小Q同学对画图很感兴趣,画出的中心对称图形虽然不细致,却也马马虎虎过关。我认为他从来没有在数学上有这样的正确率,我忍不住大声的说:“小Q同学真棒,今天的作图作业做得完全正确,那就请你到黑板上去吧!”他一听让他到黑板上去画,顿时扭捏了起来。但我用鼓励的眼神对他说:“你展示一下吧!”他没有让大家失望,作图非常准确,比练习本上画的图还要好!当然是鼓励起到了作用,他当天画图的作业也完成得不错,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我想经常暗示他:你对图形的感觉能力很好,只要认真学就一定能学好,而不是13分的水平(七年级第一次测验的成绩),你很有学习几何的天赋。他在对待每天的课堂练习的态度也明显认真了起来,我每当巡视走到他身边的时候,都会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加油”,我也经常在全班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我说,老师相信:如果小Q一直有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数学一定会及格的。真的好神奇,在初一上半学期学习几何说理的时候,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几何书写井井有条,不缺不漏,说理严密准确。他在下课时对我说:“老师,我很喜欢几何,我讨厌学代数(实数运算),计算法则很多很麻烦。”我说:“很多同学认为几何说理十分困难,而你认为简单,说明你聪明,只要在运算上再仔细一些,细心一点,也一定会掌握的,期中考及格了,我请客。他听后眼睛里有欣喜,也有一丝疑虑。在后来的复习阶段,无论复习几何还是代数,他听得都很认真,有时对于没听清的问题,还会主动举手问,毫无顾虑。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他的成绩竟渐渐有了起色,有月考中的50分到62分直至期中考的76分。我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他的成绩,因此忍不住把他的试卷又查了一遍,怀疑是不是分数算错了,没错,千真万确,这的确是他的真实成绩。我感慨万千,就用红笔在他的试卷上写了“进步很大”四个字,我想这将成为他继续前进的动力。

反思:

高兴之余,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小Q同学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对其他的学科也认真起来,比以前自信了许多。我庆幸自己在适当的时机说了应该说的话。翻阅资料,我才意识到这涉及课堂心理环境的问题,什么是课堂心理环境?

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习者能安全、愉悦、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综合。课堂心理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学生的心理体验、师生人际关系、课堂评价及活动模式等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人文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格认为激励有内滋激励和外附激励。内滋激励是指在激励过程中,通过引导组织成员的内发性需求,而达到激励其积极行为动机的过程。外附激励是指在激励过程中,通过借助外在刺激而达到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动机的过程。不管是内滋激励还是外附激励,我们都把它定义为通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这里有三个关键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当一个人被激励时,他会努力工作和学习。所以我给予Q同学制定适当的奋斗目标,使他具备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他才会不断的努力,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则都不会引起他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即成就、权力、社会需要。对于个体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对成就的需要,因此他的理论常常被人称为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是指渴望和重视成就,积极设定挑战性目标的心理需求。挑战性目标并不是说目标越难,挑战性就越大,挑战也要考虑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发现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往往偏向于难度适中的目标,太简单和太复杂的问题都不能引起学生的成就感。对成就的重视,不仅指成功本身,更重要的是取得成功的过程和人们对成功的及时评价。因此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要给予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利用成就感去激励他们。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设计活动起到了有效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这比一个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要好得多。例如对待Q同学就是给予适当的真诚的鼓励,使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

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心里环境呢?
 
以激励为取向的课堂心理环境应具有以下特征:(1)从学生的心理体验角度看,它应该是安全的、宽松的空间,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温暖而安全的气氛 (2)从学生学习行为状态角度看,它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乐学的愉悦环境。(3)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激励型的课堂环境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和谐、平等的。 (4)从学生学习过程角度看,激励型课堂环境应该是能促进学生积极建构、主动探究、自主发展的开放环境。这种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心身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总之,对学生尤其是抗挫能力差的学生采取挖苦、讽刺、打击的做法必然会大伤学生的自尊心,把学生引向应该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反面,甚至走向极端。孩子的成长多半是要靠鼓励的,作为教师,应该本着“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多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使学生在充满温馨的人文关怀环境中健康发展。这才是教育者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这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2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