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命题有效性研究案例
黄世英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困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教与学的效果有时却平平,这就引发了一个教学有效性问题。纵观现在的教学状况,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学可以说是低效或是无效的。那么如何做到教与学有效或更为有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如何达到有效教学?本人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考试(命题)这五个环节着手研究,现就月考命题方面来谈谈个人的见解。(以由本人命题的初二物理月考试卷的考试情况为例分析,考试内容:二期课改新教材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3.1—3.3节内容。试卷附在后面)
试题介绍
总体看,本次初二月考物理试题,体现出了这样一些特点:突出重点,注意覆盖面,图文并茂,为绝大部分同学所接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试题围绕 “注重基础”和“体现能力”两个主题,并较好的处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区分度。
一、注重基础:
试卷中基础题的题量约占80%;基础题以考核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基础题的起点要求较低,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试卷中,基础题分布在各个题型中,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解题心理,有利于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二、体现能力:
试卷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表现得比较充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主要表现在:
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填空题第13题和实验题第29、32题。
“13.如图6所示,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其中F1=F3=F4>F2。则:
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根据四幅图及题目要求进行归纳,在考核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突出考核了学生的归纳能力,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
“29.如图
不等的两个力分别作用在同一根弹簧上,如图14B、C ,已
知F1<F2,观察比较A、B或A、C,说明 ;
观察比较B、C,说明 。”
给出一幅情景,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
32.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情况,对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正常行人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观测.表1、表2、表3分别记录了观测得到的数据,实验中观察到第一组最快,第三组最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5与7(或3.6与8)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初步可得出结论是 。”
此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此题是在对学生作业书《一课一练》中现有的试题进行修改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对学生来讲,比较熟悉,但又有新意,要完全正确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三道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如:第12、26题。
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从课外书籍、报刊、互联网去获取有用信息,扩大视野,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12.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
26.如图12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频闪照片,记录了运动小车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40赫兹,即一秒闪光40次。求:(1)相邻小车的时间间隔。(2)该小车的运动速度。(3)该小车以这速度匀速行驶半分钟通过的路程。”
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从图片背景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如:选择题第23题,实验题第31题。
“2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受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孙悟空 B 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烟雾 ”
先提供信息,再请同学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本题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提出:物理课程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让他们关心科技发展,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知道这些知识在科技方面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社会 ( STS ),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
“31.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塑料瓶装矿泉水,就可做不少有关力的实验。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1)实验方法、现象: 。(2)说明的问题: 。
实验二:(1)实验方法、现象: 。(2)说明的问题: 。”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并且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比如,本题中的就是要求利用装有矿泉水的塑料瓶,设计物理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附录: 初二物理月考试题
(完卷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出卷:黄世英
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2分)
1.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________而言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________(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的。
2. 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是匀速直线运动,
3.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_。如图1所示是学生a和b面对面地坐在相同的椅子上,一会儿学生a用双脚推b,这时两张椅子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图3
4. 如图2所示是飞机在空中加油时的示意图,如果以 为参照物,歼击机B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歼击机B是运动的。
5.物理学上通常把力的 、 和 叫做力的三要素。
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36千米/时=_____________米/秒;(2)
7.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3秒内的s—t图像如图3所示。它在第一秒内的速度是 米/秒,合 千米/小时。3秒内运动的总路程为 米。
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____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_________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
9.甲、乙两辆汽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两辆汽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v甲:v乙=_______。若两辆汽车的速度相同,而行驶的时间之比为1:2,则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______。
10.一短跑运动员5秒内跑了
11.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处于 ;乙车处于 (均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图中A点的含义是 。
12.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
13.如图6所示,用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其中F1=F3=F4>F2。则:
分析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比较A、D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4.如图7所示,用与地面成300角的斜向上的力拉着小车向右运动,拉力大小为100牛,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拉力(作用点在A点)
15.如图8所示,某人用60牛的力水平向右推小车。用力的图示画出此力。
16.某同学利用弹簧秤准确地测出物体的重力为2.6牛,则请在图9中标出2.6牛的正确位置。
17.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V—t图像如图10(a),请在(b)图中画出它的S—t 图像0 1 2 3 4 t /秒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8.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 )
A.
C.20千米/时 D.40千米/时
19.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 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
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 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
20.用绳子系着水桶把水桶吊上来,水桶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
是 ( )
A.水桶 B.手 C.水 D.绳子
21.某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关于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 由公式v=s/t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由公式s=vt可知: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当车从高架桥上通过时,桥面没有发生形变
B.当你对一个物体施力时,你一定也受到这个物体对你力的作用
C.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D.只有当物体发生形变时,才能说明它受到了力的作用
23.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受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 孙悟空 B 平台 C 飘动的白云 D 烟雾
24.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甲列车窗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缓缓向西移动起来,然而,乙车内的人通过窗口看见甲列车并未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
A.甲列车向东开始起动,乙列车不动 B.乙列车向东开始起动,甲列车不动
C.甲列车向东开始起动,乙列车向西开始起动
D.甲、乙两列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东开始起动
四、计算题:(4分+6分+8分,共18分)
25.上海磁悬浮列车如图11的设计速度约为400千米/时。上海到北京的路程为1200千米,如从上海到北京也建成类似的磁悬浮道路,那么乘坐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北京只需要多少小时?
26.如图12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频闪照片,记录了运动小车经过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置,频闪灯的闪光频率为40赫兹,即一秒闪光40次。求:(1)相邻小车的时间间隔。(2)该小车的运动速度。(3)该小车以这速度匀速行驶半分钟通过的路程。
27.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千米,其中江面正桥长
(1)若汽车在桥上以
(2)若火车长
(3)火车通过大桥全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五、实验探究题(共17分)
28.如图13所示为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仪器,请你仔细观察该仪器,则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仪器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此时,该仪器的示数是___________。
29.如图
30.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将图15中的现象分成两类,并写明分类的理由。
一类为: (填写字母),理由为: 。
另一类为: (填字母), 理由为: 。
31.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塑料瓶装矿泉水,就可做不少有关力的实验。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及说明的问题。
实验一:(1)实验方法、现象: 。
(2)说明的问题: 验方法、现象: 。(2)说明的问题: 。32.小明同学为了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情况,对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正常行人的运动情况进行了观测.表1、表2、表3分别记录了观测得到的数据,实验中观察到第一组最快,第三组最慢.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与7(或5与8)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5与7(或3.6与8)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结论 。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初步可得出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