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一百个问号之后》《屋内旅行记》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2-01-13

《一百个问号之后》《屋内旅行记》

田林三中  徐慧

课题:《一百个问号之后》《屋内旅行记》

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读懂材料,领会材料是如何为中心服务的。

            3、激发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一个词语叫“见微知著”,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2页,看一下词语“见微知著”的解释。

齐声朗读

 

          二、“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或问题实质”这是对“见微知著”的解释。

1  请同学们默读叶永烈的《一百个问号之后》并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微”,哪些地方显示了“著”?(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再回答)

“著”:①水的旋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②欧、美大陆本来连在一起,后来裂开分为两个洲

③睡着眼珠转动,表示睡者在做梦

                 “微”:①洗澡时拔浴缸塞放水,水的旋涡是逆时针的

                        ②美国东海岸与欧洲的西海岸同纬度地区都有红蚯蚓的分布(密卡尔逊)

                        ③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2  请结合事例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来看这些真理探密者怎么由“微”而发现“著”的?

3  在同学们刚刚交流的基础上,让我们看看,怎么才能做到“见微知著”?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

4  朗读239121819,进一步领会作者所要表现的这种科学精神

 

三、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科学发现,更看到这背后的一种科学精神: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敢于坚持真理的勇气。其实这种科学精神不仅存在于科学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体现。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6页《屋内旅行记》。这篇文章选自《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苏联科学家米·伊林。他的作品是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我国老一辈的科普作家和50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科普作家都受到米·伊林作品的感染,从中受益,从而走上科普研究这条道路的。在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也渗透着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科学精神。

请同学们默读旅行的第一站和第五站部分,并思考哪些语言体现了这种科学精神——善于从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并对此穷追不舍,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

 

四、总结

    不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生活中,多一份质疑,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探究,或许我们就能做到“见微知著”,拥有伟大的发现与思想。

其实,我们也可以抓住身边、手边、脑子里的问题争做真理的探密者。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些人,对他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他却对此多打几个问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为什么

 

五、作业

    回去阅读《屋内旅行记》剩余部分,你可以对稳重已解释清楚的科学问题、科学现象提出你的质疑,对文中还没有答案的问题在课余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进行相应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