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老师,我终于找出了错误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0-05-19

老师,我终于找出了错误

——学习行为习惯矫正策略的研究

上海市田林三中          卢沉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伶俐,学习方面游刃有余。即使达不到这个程度,也希望在自己的教诲之下,把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搞得清清楚楚。但遗憾的是有部分学生学习不用心,你精心备课,讲解透彻,但他们的作业依然是错误百出,为此我很苦恼。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练习中反复出现的错误,究竟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实效性呢?我时常思索

心理学认为:行为矫正是指通过改变儿童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纠正由于认知上的障碍导致不适应的行为。根据认知行为矫正原理, 在干预过程中,儿童应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反思是指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思考、总结和调节的过程,是主体对自身行为和认知的自我监控。在教学实践中,一次偶然的发现使我茅塞顿开,即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可以纠正学习中不良的行为习惯。

案例:我和学生有个约定,那就是当天的错误当天清。一个周二的下午,放学后,作业有错的学生照例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对于几个错误较多的同学,我首先把教过的乘法公式再讲解了一遍,再把作业中的错误一一指出要求他们订正 。其中男同学小盛,一向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我把一个多项式乘法题目讲了三遍他才做对 ,可是换一道题目,他仍然出错。面对错题,他有点泄气了。怎么办?我想应该换一个方法。于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是不够细心,你认真看看前面做过的题目,再对照现在的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你会发现究竟在哪一步上偏离了轨道?相信你一定能看出问题。一听聪明二字,他顿时来了劲头。他把前面做过的题目拿过来认真地看,左看右看,忽然他兴奋得大叫:“我看出来了,看出来了” !原来我的问题出在多项式 展开时,后一项没加括号,直接写成了 ,导致结果错,前面题目也是犯了相同的错误。没等我回话,他立即把题目重新做了一遍递给我看,他果然做对了。我又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让他试一试,结果他也顺利完成。他的脸上溢满开心的笑容,我也为他这一小小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反思:

1、问题根源

我不禁沉思:这些关键的地方我在课堂上都讲过,他为什么记不住,可经过自己总结就记住了呢?显然是我平时包办的太多,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因为学生的错误大多是由我先指出的。如果我今天向往常一样纠正他的错误,小盛同学只是暂时记住了,由于他缺少思考,没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没有改变他已有的认知习惯,乘法公式展开后添加括号也不会长久留在他的记忆中,那么错误就一直不能彻底纠正。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师单纯地传授,而是依靠学生的理解、顿悟和反思。教师讲解数学知识再透彻,但不经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永远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墙,也阻碍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言“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

此后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妥当,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许多,不再是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疾风暴雨式地知识轰炸,而是精选例题,精讲精练,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暴露错误所在及时纠正。

因此我也领悟到要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知识掌握策略,技能形成策略,行为矫正策略等)去实现和完成。而根据学生重复犯错的特点则选择行为矫正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反思习惯较为妥当。因为反思是学生进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认知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本领。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呢?这需要老师的指导。

2、解决策略:

A、学生自行纠错

在数学作业或数学试卷批改发放后,我不是立即讲解错的原因,而是先给学生几分钟,认真地思考自己做错的原因,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过程反思:做完一道题后, 第一思考知识点提取是否熟练: 本题涉及到哪些重要知识点?第二思考方法是否熟练: 用到哪些思想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今后遇到这类题又该如何解?第三思考存在弱点: 此题为什么做错?是审题不清、是计算粗心、是自己对某部分知识不理解、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将当时做错的原因和感受作概述。对能够自己订正的题目,立即把正确解答独立书写出来,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的能力。

2)方法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独立存在形式,往往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之中。它的学习要靠教师的提示,更要靠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悟、吸收和运用。因此学生在数学活动结束后就要进行如下的反思活动:对于做对的题目要思考,本题解决是通法还是优法,怎样做才能发扬优点并纠正不足?

3)知识点反思:

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运用所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听老师分析讲解后在试卷上注明是由于哪些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是运用知识不灵活,还是知识缺漏,课后及时弥补。还要向老师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B、教师指导集错

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自己做错的试题及时摘录下来。旁边注明当初错误的原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错题本成为考前的主要复习材料之一。这样做学生作业中的重复错误明显少了很多,初战告捷我很开心。

我继续扩大战果,通过一点带动一线,进而带动一面,我要求他们增加反思的范围:

C、学生经验总结

1)对解题的结果反思:我要求学生每次做完题目后每次解完题目后问自己:这道题我解决完整吗?有没有特殊情况?有没有没遗漏的情况?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独立存在形式,往往蕴涵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之中。因此学生在数学活动结束后就要进行如下的反思活动:我的思维活动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是如何起作用的?我还能把它应用到什么情景中去?

3)当天反思:如自己自觉的回顾一下,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我是否都理解了?其中重点是什么?我能否将今天所学的内容组织起来?这些数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会起到什么作用?它们与我以前所学的什么数学知识有哪些本质联系?等等

4)阶段反思:在学完一单元或期中、期末时,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目标和计划等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例如学生可以进行如下反思:思考这一阶段或这一学期我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其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它们的层次如何,这些知识我掌握得怎样,我能否做个知识结构图;我有没有完成自己所定的阶段数学学习计划,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我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否能适应数学学习的需要,如果不能,我应该做哪些调整等等。

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学习兴趣日益增长,学习成为自觉的活动,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愉快学习的最高境界。

学会反思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学生进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认知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本领。它得益于教师的精心培育、发展,成熟于学生的不断实践之中,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尽管还小,观察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敏锐,但是经过老师的引导,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明白有了错误先思考,自己找原因,而不是先问老师为什么?渐渐养成了反思的好习惯,这种做法对将来高年级的学习乃至未来的工作都有帮助,在学生身心各方面处于发展和初步定格的初中阶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是一个必要而有意义的工程。这也是数学教学策略适切性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