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落实两纲的计划与措施

发布人:[暂无]    发布时间:2010-05-25

田林三中落实两纲教育计划
一、推进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
  (一) 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2007年至2009年期间,学校德育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开展六种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多样、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祖国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具体目标:
 (1)、德育组织网络化。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群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人人关心的育人氛围。
 (2)、德育队伍专业化。至2008年,100%的班主任接受轮训,德育专职干部和德育管理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再培养1——2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3)、德育评价科学化。力争在三年内,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4)、德育资源最佳化。三年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三大基地横向沟通的德育基地网络。
 (5)、德育效果最佳化。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绿色学校验收,在各项质量评比和竞赛中继续保持优胜地位。
  (三) 主要举措
  1、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常抓不懈:即每周一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每周一次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以上组织全校性主题教育活动。
  (2)、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六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培养初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六大德育实践性系列”:行为习惯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合作共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完善“七项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专项活动评比制度、班级学生轮职制度、年级学生轮职制度、学生值周监理制度、一日常规监督制度、学生每月争星制度。各年级建立“教师-家长联合委员会”,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认真听取家长和社区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3)、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当诚信少年”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聘请的法制副校长能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要办好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咨询,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5)、以环保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2、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建立健全的师德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织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发挥好学校关工委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的作用。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
  (2)、学科育人。高度重视学科德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课,其中要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3)、班级育人。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班会以及团队、劳动、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以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的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的内在规律,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4)、实践育人。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组织公益劳动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活动内容,结合各种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5)、网络育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其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势利导,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学校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德育网站、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同时要重视网络污染等消极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
  (6)、环境育人。学校要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学校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争创绿色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学校将更加主动的与社区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7)、家庭育人。家庭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校将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卡、学生行为习惯记录卡、家校联系卡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并及时教育。
  3、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学校要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成立德育研究会,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掌握教育工作动向,为德育工作决策服务。确立学校德育课题,激励学校所有教师参与德育课题的研讨。
  (2)、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德育激励机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各类先进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等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今后三年,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奖励制度,着重开展德育先进集体、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班主任、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集体、个人评选活动。
二、推进以教学特色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面向”,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加强常规管理,推进以教师教学特色为基础的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质量初中毕业生,使我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目标:
  要积极实施上海市二期课改方案,通过学科间的整合和学科内部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要紧密结合。要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开辟宽广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分年度目标:
  第一年:根据小学初中脱钩带来的变化,着手全面研究初中学生四年学习和成长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第二年:开展学科间的整合和学科内部整合的研究,着力打好学生的科学与人文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意识,探索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和做法,打造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比翼齐飞的生动局面。
  第三年:狠抓教学质量的管理,提高优良率,保证合格率,为学生打开发展的广阔空间,使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发挥。
  (三)主要措施:
  1、转变教学理念,形成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行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创设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
  2、探求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新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要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把扎实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学生创造思维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师生间、生生间交互式、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3、夯实知识基础,展示思维过程,陶冶科学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使课堂教学更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优化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逐步建立高效能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会学习为标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学习与思维训练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思维的大树串起知识的片片枝叶绿荫。通过精心研究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努力将教材的思想、教师的想法与学生的心得加以融通,逐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效益。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材改革,在部分年级部分学科中探索分层教学,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均可尝试分层教学,从教学实际出发,对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内容、作业难度、作业量等方面作有针对性的区别,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操作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课题,总结教学经验与规律,课题成果得出以后要加以推广利用。
  5、开展学科间的整合和学科内部整合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以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为己任,探索整合课程教学的规律。
  6、建立教学视导制度。学校聘请本校资深教师和外校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其中包括专职视导员),建立严格的听课、讲评制度,定期开展全校性、专题性、研究性的课堂教学视导活动。通过教学视导,要不断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加以肯定与推广,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供有关教师参考。视导活动要在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涵,形成教学特色,促进教师奋发有为上下功夫。
  7、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检测。对教师既要明确教学工作目标,又要注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检测,实行学生学习质量自我监控、教研组备课组听课和教学研讨以及全校教学质量分析三级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全校教学质量检测、分析与反馈的动态监控体系。对在上述教学视导中发现的问题要在一个阶段内重点予以监控。
  8、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课程开设规范化。每一个学期学校对教学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规范班主任例会、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要努力使备课组活动专题化,教研组活动从常规型向科研型转变。
三、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特色项目建设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精神或学校文化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学校个性的一种体现。我校将在原有太阳能环保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把它提升到“生态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高度,作为学校特色与时俱进的一个标志。以“四个结合”为突破口,加强和提升全校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保持和发扬红领巾读书活动、田径传统项目的优势,扩大其在徐汇区乃至全市的影响以及辐射作用。
  (二)工作目标
  1、生态环境教育和生命教育
  ⑴、与德育实践相结合
  改变传统德育内容对人与自然的忽略,把“生态环境”和生命教育自觉地纳入到德育中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对原有的价值观进行重建,使道德对象从人与他人、集体、社会扩展到人与自然。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教育当代人要自觉维护后代人的发展权利。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在学校德育中,要使学生形成既要对他人和社会承担责任,也要对后代以及其他生命形式乃至整个自然界承担责任的道德观。牢固树立用现代科学技术去协调、服务于自然的观念,并形成自觉的行动。
  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将“环境生态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到各门学科教学中。教育学生从人与自然的高度来看待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改变,看待日益膨胀的人类需求,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自身发展的作用,看待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看待人类道德的完善和人类综合素质的提高。
  ⑶、与研究性学习和发明创造相结合
  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校,学校除了让更多有科技特长的学生在作品制作、获奖时享受自信和荣誉外,还专门成立了多个科技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在资源的短缺保护和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创新发明。太阳能驱污船、太阳能—水循环洗车装置先后获得2005、2006年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同学们获奖的感言中,除了提到“兴趣、努力”外,而更多的则是体会到“环境关心与社会责任”。因此,科技教育目标已超出了创新与能力的培养要求,它也成为同学们对生命的感悟与美好生活的希冀与追求。
  2、红领巾读书活动
  ⑴、强化红领巾读书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头脑,发展学生的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⑵、坚持每一学期组织读书导读、讲座、演讲等活动,促进全体学生对“读好书,做真人”的追求,不论是“诗、词、曲”的鉴赏;世界名著的阅读点评还是人物传记的赏析,都能丰实同学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⑶、完善读书活动的规划与管理,通过举办读书博览会,建立少年小书库,建立好书交换站,参与读书实践活动,建立读书成长册等方式分阶段、分专题的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启迪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田径传统项目
  ⑴、保持和发扬田径项目的传统优势,确保此项目在徐汇区在的优势地位。
  ⑵、进行规范管理,探索田径特色招生、管理、训练等方面的规律和经验。
  ⑶、结合本校田径的特色,在各年级中开展分段达标测试。
  4、艺术特色项目
  (1)、组建民乐、合唱、舞蹈等活动小组,开展正常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力争三年内形成有实力、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
  (2)、规范管理,探索特色学生招生、训练的经验。
  (3)、开展课题研究。
  (三)分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
  ⑴、从知识的层面,把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每个学期都能开一堂有关环保与学科相结合的课,并写出详细的教案。
  ⑵、开展影视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影视常识,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影评文章。
  ⑶、游泳队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获奖牌,确保在徐汇区的地位。
  2、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
  ⑴、从有机融合的层面,强调环保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要求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自身的行为中。通过研究性课程,强化环保方面的研究。
  ⑵、完善影视和游泳队教师梯队的建设,培养特色教师。
  ⑶、加强游泳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
  3、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⑴、从生态环境意识的层面,理解生态环境教育与环保教育在观念、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较为广泛的学生参与,建立不同层次的环保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争取获得较高层次的奖项。
  ⑵、配合学校校舍的大修,增设环保实验点和观赏景点。
  ⑶、新老教师相互配合,扩大影视教育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影响,编辑优秀影视论文集,力争使影视教育成为我校的示范性课程。
  ⑷、探索并总结游泳课在带队管理、训练以及组织纪律方面的实践经验。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考虑在其他年级开设学生的游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