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田林三中 徐莹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它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数学本身的高度抽象性和现阶段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具有强烈反差的难以调合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数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学生思维结构的桥梁,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上海市二期课改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制定了如下的培养目标:要具有阅读、表达、计算、实验、实践的基本能力;敢于质疑,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对于数学活动要经历、感受、参与、体验以至于接受并转化。而精心设计好的教学情境无疑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认真的摸索探究,结合数学新教材七年级(下)的教学中教学情境设置,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分几点谈谈体会:
1.通过与生活有关的实例——创设生活情境
例一:实数的运算中准确数与近似数这一节引入:
(利用大屏幕展示了四张图片)
师:2005年,我国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
生:(一听非常兴奋的齐声到)“神州六号”胜利升天。
师:这里有一段关于“神州六号”的文字(引用了“我国的‘神州六号’飞船搭载2位航天员进入太空轨道绕着地球飞行。飞船的3个舱内有发动机52个,飞船上共有600余台,元器件10万多个┄┄”一段文字)
(学生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看得津津有味)
师:在这一段文字中有一系列的数据,它们之中有一类是非常准确的表示一个量,叫准确数,另一类近似的表示一个量,叫近似数,老师在介绍的时候,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利用这一生活中的实例很自然的引出教学内容。
例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的引入:
师:大家看管电影吗?
生(异口同声):看过。
如果你的票是7排8号,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同学们踊跃举手):先找排号7,再找座位号8。
师:那就是说,你的座位要由两个数字来确定?
生(纷纷点头):对。
师:如果把排号写在前面,座号写后面,你的位置就是一个有序实数对(7,8),(8,7)则表示?
生:8排7号。
师:对,如果把位置看作一个点,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一个点就可以用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明显的得以体现,往往使数学的学习枯燥而乏味,但新教材时刻注意捕捉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充分的利用生活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特别是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非常贴近生活的事例,这势必更有利于教师根据教材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习更加生动,鲜活,便于理解。
2.围绕问题,动手实践——创设实验情境
新教材13.1(1)课前让学生准备好7厘米、8厘米、9厘米、12厘米、15厘米的细棒。课上请学生分别用三组细棒来围三角形(1)细棒的长分别是7厘米、12厘米、15厘米:(2)细棒的长分别是7厘米、9厘米、15厘米;(3)细棒的长分别是7厘米、8厘米、15厘米;(4)细棒的长分别是7厘米、7厘米、15厘米。通过亲身实践,发现:一般的,在三条线段中,如果两条较短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最长的线段,那么以这三条为边就能构成三角形,否则,它们不能构成三角形。
新教材13.1(2)操作3,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使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发现三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的位置特点。
新教材13.2三角形的内角和 操作:让学生体验从一块三角形纸板裁下它的三个角拼在一起,由此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再利用说理加以验证。这其实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验证这一完整的认知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新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索”、“操作”、“议一议”等环节,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设计讨论、探究、思考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探索数学的规律。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知识。而新教材的这一不同于老教材的设计,除进一步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外,无疑使学生在互动性的活动中,有效地学会有关知识。
3、运用典型的变式与设问——创设问题情境
新教材12.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复习课引入
问题一:如图1,已知AB∥CD,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三线八角”,除了对顶角,邻补角,其中有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如果∠1=60º,那么∠2= .
问题二:如图2,已知AB∥CD,点P在AB上,除了对顶角,邻补角,图形中好存在着哪些角的关系?
问题三:如图3,已知AB∥CD,除了对顶角,邻补角,图形中好存在着哪些角的关系?
问题四:除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间相等或互补的关系外,角与角之间还有什么关系?
前三个提问虽然大相径庭,但图形的变式已经体现了由简到难的过程,不仅回顾了基础知识,也进行了适当的延伸,也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四又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好的过渡,为讨论后面两条平行直线被截线所截形成的角之间的和差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问题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而好的设问对教学的成功,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变式及有针对性的设问来创设好的问题情境顺应学生的思维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感知情境
新教材13.3(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情景一:用电脑现显示以下图形:
师:以上图形中,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有哪几对?
通过观察,学生给出正确地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通过运动可以完全重合的过程,引出了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形。这势必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理解了全等的概念。
情景二:利用电脑现实图形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3对全等三角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运动重合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并理解了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
以上这节课中的两个多媒体教学成功展示了图形通过运动重合的过程,生动诠释了全等的概念。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它能通过形象的情境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发展联想思维。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情境教学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而这一点在二期课改的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充分的得意体现。
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情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有效的、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