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事迹介绍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我校在2001年荣获“徐汇区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五年来,我校以此荣誉为新的起点,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传承创新,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未保工作宗旨,根据市区工作精神,认真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帮教、帮困、维权、活动”八字方针,从校情出发,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树立“人人是未保工作者”的观念,加强未保法规学习
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未保工作。多年来,学校校长、主管领导先后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条例》。尤其加强了《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条例》的学习与宣传,通过分层培训,先行政培训,使这一层面的干部形成了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共识。然后班主任、教师培训,让所有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明晰和理解《条例》的基本内容,从而使全体教师基本形成了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观念。通过普法教育,广大教职员工明确了自身的法律义务和社会承诺,把对学生全体负责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师德的基本要求。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职员工的共识。
二、构建未保网络体系,全员化参与、全过程渗透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未保工作网络建设,构建好“社区、家庭、学校”与“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课任老师”的横向与纵向未保工作网络体系,努力营造未保工作全员化参与、全过程渗透的氛围,使未保工作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配合中达到有效性,使未成年人得以健康地成长。
1、社区作为社会一部分,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的文化建设以及与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是推动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几年来,学校重视依托街道社区,通过每学期一次的“社区联谊会”,与居委干部共同切磋良好的校园文化及小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探讨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等;通过寒暑假学生干部下居委挂职锻炼(担任居委小干部)、师生活动进社区、辅导员老师组织学生带科研进社区等等,使学生的社区活动内容更丰富,促进了学习,规范了行为;学校还与徐汇影剧院、航天部、田林居委等部门签订文明共建单位,充分利用了街道、社区的德育资源。此外,学校积极配合街道青保办和田林派出所等机构,认真参加学校周边环境的定期督查,使学校周边乱停车、乱设摊、200米范围内有“二厅一屋”等现象有明显改观,恶少敲诈勒索几乎绝迹,保证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此外,学校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在2002年暑假完成了校门南移工作……。总之,通过多方努力,使我校学生的成长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
2、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规范、有效,使其在提高全体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方面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家庭是培养学生素质的第一环节,但媒体上报道的因家庭不良教育而引发的未成年人问题也屡见不鲜。为此我校重视开办“家长学校”以帮助家长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学校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将“进一步规范、有效地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老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感情、交流情况、传授方法以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要求。我校的家长学校从开学典礼→系列辅导讲座→优秀学员表彰及经验交流→家委会成立及结业典礼等非常规范,我们的系列讲座也都是精心设计,深受家长喜欢,指点着家长的育人方法,努力帮助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家教环境。我校从1996年至今,已连续开办了八届家长学校,而且能做到与时俱进,每年都有调整。因此现在我校的家长学校不但形式上非常规范、内容上针对性强,家长参与面广、参与率高,而且各年级分层指导性强,深受家长们好评。
3、学校未保工作除了重视纵向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特别是重视未保工作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外,还重视加强教师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注重挖掘学科教育资源,发挥学科育人优势,使学校的德育网络覆盖全校教师队伍各成员,保证学校的未保网络全方位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积极促进作用。
三、认真开展对未成年人的“维权、帮教、帮困、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
1、积极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权益保护工作,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充分利用队会课、午会课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自护常识等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每逢节假日前、学期结束前,青保教师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提高了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
2、在特殊生帮教工作方面,学校政教处(特别是青保老师),对于特殊学生能坚持做到“期初、期中、期末”三摸底工作,认真做好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学校已把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建立健全、扎实有效的帮教工作机制,实行了跟踪教育,定期反馈信息,研究转化措施的帮教步骤。对于因多方关心而开始转化的学生则通过多途径给以激励、表扬,让家长、老师、同学一起为他鼓劲加油;对于思想和行为继续有滑坡的学生及时召开特殊生预控工作小组会议,寻找原因和新的对策。此外,几年来学校一直开展党员结对帮教活动,通过党员和结对特殊生的定期谈话,寒暑假定量家访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着学校特殊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还及时与有关居委联系,关心学生在社会和家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帮助,建立了良好的警校联系制度。总之,学校积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必要时做到与街道青保办的及时联系),针对学生及其家庭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妥做好了特殊生的预控工作。几年来,学校无一例青少年案发。
3、建立贫困学生数据库,继续搞好帮困助学工作。在区、街道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学校切实做好了帮困学生的关爱助学工作。年初各班先调查模底分头落实好帮困工作,学校政教处(特别是青保老师)坚持做到“期初、期中、期末”三摸底工作。期初结合免费午餐、减免书杂费等工作的落实,德育处对全校学生进行排摸,在全面、彻底了解学校困难生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学期帮困工作计划,及时建立贫困生数据库,确保每一位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落实。期中和期末的排摸工作主要是结合奖学金(学校帮困基金)的发放,奖学金根据家庭的困难程度与学生的进步情况分设不同的金额奖。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资助形式,帮助学生重视自己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在逆境中成材更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这才是对特困家庭和学生的最大关心和帮助。实践证明,这样的资助形式确实调动了全体困难生的积极向上的积极性,五年来,有不少困难学生取得了较大进步,也有好几位学生加入共青团并升入了理想的高中。此外,学校努力为困难学生争取社会补助,如:市、区慈善机构,民进,安钢基金,区红十字会基金,田林街道,解放军军代表室等等,这些帮困机构每学期给予我校的帮困金额约7000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
4、以学校特色项目为育人载体,重视开展主体性德育活动,让学生去体会实践,以求在良好的氛围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1)、读书活动是我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每一学期学校组织的读书导读、讲座、演讲等活动促进了全体师生对“读好书,做真人”的追求,不论是“诗、词、曲”的鉴赏;世界名著的阅读点评还是人物传记的赏析,都丰实了同学们的文化底蕴,陶冶了情操。同学们那一篇篇精彩的感悟篇,汇编了一本本高质量的“书海拾贝”集,手捧文稿,品味真情,尽管文笔稚嫩,但可阅读到同学们爱憎分明的情感,感受到他们是非判断能力。2002年,我校还荣获“沪、港、澳、新”四地读书活动总冠军的称号,在为获大奖高兴之余,让老师们感到更欣慰的是从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同学们的思想境界的升华。
(2)、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需求的观摩影视片,写好影评,将影视活动的开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作为徐汇区影视教育特色校,几年来,在影视文化这块“芳草地”上辛勤耕耘,充分发挥优秀的影视片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魅力,使优秀影视充分发挥有效的育人功能,《一代伟人邓小平》中领袖人物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精神;革命干部《焦裕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民族英雄《林则徐》为拯救国家危亡不计个人利益;《冲出亚马逊》中军人们用意志品质及大无畏的精神而喊出:“我是中国人,我代表中国”时的豪迈之情……无不让学生动容并受鼓舞,因此,优秀影片是展现在荧幕上的生动形象的德育教材,几年的影视特色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3)、重视浓厚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找准切入口,设计好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秀品质,让身边的榜样与模范影响自己,感染自己,使同学们在体验和良好氛围中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取得良好成效。
我校每学期开展“每月明星”及“学期五星奖”评选表彰活动;爱国爱校知识竞赛;以挖掘人物精神品质为题材的主题班队会;“模范”学生事迹材料宣传与版面展示;结合“申博”、“申奥”的成功开展“争做合格小公民,体现上海城市精神”的演讲和“实话实说”活动等等。系列的主题教育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主体实践中得到体验,培育了城市小公民的精神风貌,强化责任意识。
总之,尽管学校在未保工作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由于时代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出台,对学校的未保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将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领会市区未保工作精神,在区、街道青保办的关心指导下,继续扎实开展工作,使我校的未保工作更上新的台阶。
五年来学校取得的与未保工作有关的成绩
1. 2001年被评为徐汇区青少年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2. 2001年获徐汇区社区教育、青少年保护工作奖
3. 2001年获徐汇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4. 2002年被评为徐汇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校
5. 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校
6. 2002年获上海市“我做合格小公民”知识竞赛二等奖
7. 2002年获徐汇区少先队工作优秀集体
8. 2002年获徐汇区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9. 2002年获徐汇区课外、校外教育先进单位
10. 2002年被评为徐汇区精神文明单位
11. 2003年获徐汇区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12. 2004年被评为徐汇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3. 2004年被评为田林街道暑期工作先进集体
14. 2004年被评为徐汇区优秀家长学校
15. 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16. 2003-2005年度徐汇区安全文明校园
17. 在创建2005年的徐汇区“健康校园”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健康校园”
18. 在2005年中学优秀政教处评比中荣获优秀奖
19. 2005年在第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大赛中,荣获上海赛区优秀组织奖
20. 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中国电影百年影视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
21. 200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读书活动征文”优秀组织奖
22. 2005年“中国电影诞辰一百周年影视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23. 2005年徐汇区教育系统教工“两法两条例”知识竞赛优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