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科学学科“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07-05-28

亲身体验  主动探究-

科学学科“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田林三中    宋玮苡

一、        问题的提出: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课在教学中要强调教学的过程性、体验性,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以整合,从而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真正理解。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徐汇区科学学科二期课改的实验校,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开展“体验式教学”能促进学生自我体验、主动探究、实现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二、        理论依据:

1、  科学学科的目标:以大量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学习科学为主体,引        

导学生认识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

2、  体验思想: 体验这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

周围的事物。体验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在学生主动积极的体验中,生动、活泼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3、  心理角度生的习离不开积极的亲身体验,强而有效的亲身体验必须通过

主题的感受和自我探究才可以获得;从习论角度看,布鲁纳认为,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

4、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论认为:教学要让孩子在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中获取经验,

通过孩子的亲身活动来进行体验。

以上理论为初中科学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三、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多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景,发现问题,明确探究目标。

1)、运用直观的音像、图片、实物等相关的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

         如:笔者在“失控的能的转化这一课的开始放映火灾片断,触目惊心的场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受控制的能的转化可以给我们带来便利,但失控的能的转化将给我们带来灾难,接着引导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失控的能的隐患,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小实验的演示,根据实验现象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

        如:笔者在讲“使水流弯曲这一内容时,先亲自演示了这一实验,并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同学们发现用毛皮摩擦胶棒后,把胶棒靠近小水柱,小水柱会弯曲流下,一下子充满了好奇心、提高了兴趣,在这种氛围中,笔者顺势提出请大家一起来找找原因,将学生引向探究目标。

3)、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景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但饮食习惯较差,营养并不均衡,笔者设想组织学生从营养学的角度,结合自身的饮食习惯,作进一步的探究。为此,笔者请电教专职教师拍摄了同学们用午餐时的情景,并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同学们立刻被吸引住了(我校的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午餐不好吃,倒饭倒菜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学生迅速进入创设的情景氛围中,引起共鸣。通过体验生活中的情景,同学们很快就联系自身及周围的常见现象主动提出了相关的探究主题。

4)、聚焦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每年的121是“世界艾滋病日,而且每年有相关的主题,有关部门都会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结合这一社会热点,笔者在课中创设了相关的问题情境:“艾滋病知多少?,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迅速进入这一问题情境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历性探究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步体验感受。

1、以课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过程,

探究既是本学科学习的目标,又是本学科学习的方式。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主动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自身情感和意志的配合下,通过体验整个探究过程,获得感受,从而自主地形成探究活动的初步体验成果。以《科学》(牛津上海版)“细胞的结构为例:

1)、整体感受,初步认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过渡:设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自己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找到细胞并亲自观察到细胞的各个结构部分呢?(同学们跃跃欲试)

2)、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A.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体会并学会正确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掌握制作的技巧。在显微镜下亲自找到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部分,体会理

解其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B.观察动物细胞的现成装片---在显微镜下找到动物细胞,体会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处。

3)、形成初步体验成果: 通过亲自观察及及时记录的现象,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各自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了解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

        2、超越课堂,在拓展实践体验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曾开设了一门主题为《营养与健康》的拓展课程,通过体验生活中的情景,同学们很快就联系自身及周围的常见现象主动提出了相关探究主题:《午餐与健康》并自由组合成小组、自主确定了组长。同学们根据所选的主题讨论出探究活动的目的、开展活动的具体步骤。接着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一系列调查活动。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以上活动的每一步都需要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诚实的科学品质。

(三)、自我深化体验,提高体验品质,完成知识的主动意义构建。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意义构建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对初步体验到的认知成果及情感意识进行整理、分析,使学生体会和感悟自身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的成长、发展及不足,从而获得构建有关知识的能力,主动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及反思后,我认为,《科学》(牛津上海版)中的《粒子模型》相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在“亲手做(观察现象、了解物质三态的宏观性质、体验对事物特性归纳和事物分类的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根据初步的体验结果,经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交流,从物质的宏观现象推断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找出支持粒子模型的证据,并通过合作,亲身模仿,最后再用“粒子模型成功解释宏观现象。在师生的互动中、在不断地探讨中,学生的体验得到自我深化,从而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在《午餐与健康》的探究活动中,最后同学精心制作了相关的ppt,向全班同学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并总结交流探究活动中的感想。同学在活动体会中是这样写的:“这项活动让每个人受益匪浅,虽然活动中我们时有争论,但我们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体验到了科学探究以及团结协作的快乐。。。。。锻炼了我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并发展了我们的综合能力。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午餐准备的不易以及校食堂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的辛勤劳动,也从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中看到了我们这一代存在的思想问题,同时提醒自己,从自己做起,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惜每一粒粮食。

四、        实施效果:

1、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肯定,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全程参与、亲身体验经历的过程中,完成完整的个体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个体体验得到突出,个性得到发展,个体差异得到尊重。

2学生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合作。

在“体验式教学中,课堂上小组学习的方式,被普遍采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情境,或操作实验、或收集、或调查、或实地考察……在与同伴们不断的磨砺中,培养相互支持、配合的合作精神。

    3学生在经历创造性劳动的体验中获得创新精神和品质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多途径地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践环节,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获取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4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2)、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主动探究,获得体验。

4)、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组织者、指导者、

协助者和促进者。

 

参考文献:

2、  汪潮、郑丹丹  解析“体验性教学” [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

3、  殷洁.从接受学习到探究学习[J]教育探索2004年第4

4、  吴代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4年第9